又恨。
也就在頡利的大軍剛剛逃到白道,眼看著就要到達陰山山脈,不過也就在這時,卻忽然又遇到兵出雲中的李績大軍,相比秦瓊的精騎,李績率領的軍隊卻是以步兵為主,而且攜帶的火器數量也更多,並且在白道上擺開陣勢,直接與頡利的大軍展開正面對決。
頡利的軍隊數量本來在李績之上,但是之前已經被秦瓊殺破了膽,再加上物資被燒燬,更讓突厥大軍的戰鬥力大降,因此在與李績的大軍交戰之時,突厥人竟然佔不到絲毫上風,剛開始兩軍竟然呈現膠著狀態。
不過也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秦瓊的精騎也終於從頡利背後殺到,結果在兩軍夾擊之下,突厥軍隊是一敗塗地,十數萬人被唐軍殺的四散奔逃,頡利也控制不住當時的局面,最後無奈之下只得率領身邊的親衛逃了出去。
白道一戰,標誌著唐軍正式打敗了突厥的核心力量,頡利最後一路逃到陰山山脈附近,一座名叫鐵山的地方,然後這才開始收集逃散的突厥人,最後竟然只剩下五萬餘人,其中大部分更是老幼婦,能戰之士也只有不到兩萬人,物資更是匱乏之極。
面對這種情況,李績與秦瓊本來要乘勝追擊,但是卻忽然接到李靖的軍令,命令他們原地待命,絕不可擅自出兵,結果這讓李績和秦瓊軍中也是罵聲一片,很多人都說李靖是怕李績和秦瓊把頡利真給消滅了,這樣李靖的中路軍就搶不到任何的功勞,所以才制止他們追擊。
前線的戰報源源不斷的送到長安,不過路上都需要經過李休的中轉,有些緊急的情報則需要飛奴司負責傳遞,不過無論透過哪種渠道,李休都可以第一時間瞭解到前線的動向。
別人都罵李靖貪功,所以才不讓秦瓊和李績追擊,不過李休卻知道,李靖這麼做可能有一點私心,不過他更怕的是把頡利嚇到,然後真的越過陰山進到漠北,到時他們恐怕別想再抓到頡利了,因此他命令李績和秦瓊不得追擊,其實是想給頡利一個喘息之機,免得真把頡利給嚇的一頭鑽到漠北,哪怕漠北環境惡劣,但頡利有那麼多人保護,未必會死在漠北,而只要他不死,對大唐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當然李休能想到上面這些,恐怕李績和秦瓊也能想到這些,不過他們卻都十分默契的沒有幫李靖辯解,一來可能是怕走露訊息,二來他們心中對李靖恐怕都有幾分怨氣,畢竟眼看著就能抓住頡利了,卻被硬生生的壓下來,哪怕他們知道其中的原因,但心中也肯定不舒服,所以也都樂於看到李靖被軍中的將士指責。
不過雖然受到很多人的指責,李靖的計策卻還是起到了作用,頡利在鐵山暫時駐紮下來後,發現唐軍沒有追來,這讓他也終於鬆了口氣,而且他這時也知道,只憑他現在手中的兵力,絕對不是唐軍的對手,因此他立刻派出執失思力來到李靖的大營,向大唐乞和,甚至願意向大唐稱臣,只求能放過他一命。
當然頡利可不會真的向大唐屈服,他只是希望能夠暫時讓大唐退兵,然後抓緊時間恢復實力,畢竟大丈夫能屈能伸,等到日後恢復了實力,再找機會一雪今日之恥!
面對頡利的求和,李靖表面上表現的十分熱情,以此來麻痺頡利,而且還以自己無權和談,需要向長安的李世民請示為由,暫時拖延頡利求和的請求,並且暗自尋找戰機,準備一舉將頡利殲滅。
不過頡利這時卻已經是驚弓之鳥,時刻都準備北逃,這讓李靖一時間也不敢出擊,因為他沒有把握能夠一舉抓住頡利,如此一來,戰局竟然暫時僵持下來。
定襄城的李休也很快接到前線僵持的訊息,這讓他也露出幾分愁容,相比前線的戰事,他其實更擔心另一件事,那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氣也越來越冷了,草原上的冬天本來就比長安來得早,因此這段時間李休也一直擔心下雪的話,恐怕會給物資的運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