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怎麼會先考慮你們呢?正好,我們電視臺需要你們,這才能讓你們的才能得到發揮,也給你們一個機會。正巧是你認識老吳,這種機會也算是可遇不可求。”
付菡呵呵笑了一下,見他開始扯皮,連忙插嘴問了重點:“策劃助理大概做些什麼呢?”
“助理,就要做些節目的雜事,比如準備錄製節目的器材和道具,聯絡準備場地,聯絡節目的各個環節以及有時也需要做點財政核查工作,把關一下各項開銷。”
付菡心想,確實夠雜的,直接表達了難處:“事情這麼瑣碎,我一週只來上一天班,會不會接不上?”她並不是非得要得到這份零工不可。
王先生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不會,雖然都是瑣碎事情,但是我們有策劃會負責,你只是助理,到時候,她讓你幫她準備什麼,你聽她的,去準備就是了,很輕鬆。”
“哦。”
王先生自說自話地又說了起來:“我們電視臺起步很不容易。就需要有夢想的人來一起合作。你這週末有空嗎?”
“週六有空。”
“那你就這週六來,先試看看。”
“好。”
付菡見已經談妥了,正要起身,但王先生往椅背上一倒,突然幽幽地開口問了一句話:“你知道我為什麼要在巴黎成立華僑電視臺嗎?”
三十四王先生的海外打拼史
王先生在椅子上開始做遙想狀,付菡又坐了回去,做好聽眾這個角色。
“我八十年代初期就到了法國,當時才十幾歲。做了幾年在餐館打工的活,九十年代就自己開了餐館,做了二十年餐館老闆了。”
“王總來得好早。”
“我們這個年紀的老華僑,有好多和我一樣,十幾歲就出來了。那時候中國很窮,一來到法國時,那種震撼感我到現在還記得。八十年代,我們這種普通人家在中國吃的是粗茶淡飯,麵包也不多見。到了法國,看到他們物資豐富,吃得好、住得好,羨慕得很。在這裡,隨便找家餐館大份工,工資就是國內的好幾十倍。你們現在是不能理解了。”
確實。
“我現在把積蓄都投在了電視臺,二十多年的經營餐館的積蓄。幾家餐館的錢,全用來養電視臺了,儘管如此,還是進展緩慢,電視臺實在很費錢。但就這樣,我還是想做電視臺,你知道為什麼嗎?”
付菡配合地挺直了背:“您說。”
“幾年前,法國的媒體針對中餐館特別做了報道。我承認,不少中餐館確實有衛生髒亂差的問題,但是大部分巴黎的中餐館還是很講究的。而他們的報道有非常明顯的誤導傾向,甚至有些含沙射影地批評了中國文明。我覺得很不公平,卻沒有辦法。”
付菡點點頭。
“當時,沒有媒體肯為華人發聲。我們幾個華僑一商量,覺得問題就出在少了話語權。於是,每人出了十幾萬歐,七八個人辦起了電視臺。”
說到這裡,他停了停。
付菡對他點了點頭,恭維了一句:“你們很有魄力。”
王先生繼續說:“但是,電視臺難辦!我們幾個人都是半路出家,需要和你們年輕人多多溝通。出門在外,華人的形象得靠我們自己來維護。我剛到法國的時候,還有法國人問我在中國留不留辮子。現在好些了,但有些法國人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民國時期的旗袍中山裝。很不可思議吧,就算現在網路這麼發達了,他們對中國還是所知甚少。除去那些對中國特別有興趣的法國人,他們會自覺上網瞭解諮詢,而其他法國人依舊習慣透過主流媒體的介紹瞭解中國。而在文學傳播方面,中國當代文學大家被介紹到法國來的翻譯作品,大部分還是講五六十年代中國的苦難以及文/革的作品。”
付菡想起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