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到郭老此次親自前來必然會問到軍用飛機的事情,於是便道:“郭老,國內有中飛、中航、兵工集團等企業,技術與實力都比我們雄厚,這方面哪輪得到我們,我們是民營企業,哪有那個資格,最多也只是在這民航飛機上花點力氣小打小鬧一下而已……”
郭老聽徐臨淵說這話,就知道他是顧慮太多,不給這年輕人吃個定心丸,這年輕人估計還真的不願意參與到國家的軍工專案計劃之中,於是便道:“你看看這個,這是一號首長與常委們特批的檔案……”說著,郭老便從秘書手中接過一份檔案擺到了徐臨淵的面前。
徐臨淵看到這份紅標頭檔案,只是看了標題之後,就愣住了。
#c
第四百一十二章 軍需顧問
徐臨淵其實並不是顧慮太多,不願意參與並支援國家對軍事科技專案上的發展——
他本就是軍人的後代,時常在父親的跟前,父親總交待他要為國家軍事與國防力量做點事情,徐臨淵是個孝子,而且受父親的影響,自然也會存在這方面的想法。
他創辦未來集團,從事多個領域事業的發展,透過晴淵號延伸出來的尖端科技,都只是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並沒有脫離這個時代的生產力與科技發展的範疇。
也就是說,現在徐臨淵弄出來的這些東西,都也只是在當代科技樹的頂端,有些都是很早就有偉大科學家提出過的,只是一直存在於理論之中,只有他付出了實踐,證實了這些科學家們的理論的可行性。
就像生物合成鋼技術,早在70年代就有科學家提出過這一理論,只是因社會生產力與科學技術跟不上,所以當時這套理論只能是空想。
而徐臨淵就透過晴淵號超時代的科技力量,對這個理論進行了充份的完善最佳化,並將其付出實踐,所創造出來的生物合成鋼,雖然舉世矚目,但並不存在任何的質疑,因為這些技術都是有跡可循。
而發動機同樣如此,因為徐臨淵並不想因晴淵號的科技與時代脫節,故而他推出的第一代發動機,大多數都與傳統動力引擎原理相契合,透過一系列的變更與升級,逐步取代一些傳統的東西,進而朝著一個全新的領域緩步拓展延伸。
就像他的第二代引擎,因是在一代引擎已經在全球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接納,並形成了潮流,所以當他的二代引擎推出來之後,也很容易被接納與認可,並迅速得到普及應用,從而形成良性迴圈,那麼這就對他今後推出第三代引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閱讀本書最新章節請到百度搜尋:
縮上所述,這些都是在民用領域的發展,先進的技術與科技力量,必然會延伸到軍事領域之中。
而且晴淵號上的武器裝備都是超時代的產物,就像那磁線槍、粒子能量泡,還有更恐怖的質子彈,這些都是徐臨淵永遠都不可能拿出來的東西,就算是馬上要發生戰爭,他也不可能將這些軍事科技尖端產物拿出來。
再者說,就是晴淵號透過這當代尖端軍事武器的哪怕是再簡單的最佳化設計,恐怕都是這個時代最尖端的所在,徐臨淵更不願意觸及這個敏感的領域。
一個民營企業,涉及軍工科技領域,如果是放在國外來說,徐臨淵可以毫無顧忌地去實施他的軍工產品研發計劃,但是國內的體制環境,卻有一些制約著他不願意輕意涉及這一領域的因素。
如果這個因素不排除掉,那麼他寧可在民用領域的科技上繼續推動生產力與民用科技的發展。
再者雖然他私底下也在對軍工產品進行實驗研究,但這終究是不能拿到明面上來,他也不可能主動巴巴地貼上去,說自己有能力研發軍工產品,能夠壯大國家的軍事力量與國防科技力量,如果他這樣做的話,就是犯賤了,始終會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
所以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