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隨時準備搬家的南宋政權相繼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攻擊。然而,“蛇吞大象”雖然過癮,可也經常出現消化不良反應:
第一次南侵:金中路軍主帥完顏宗翰久攻由東京留守宗澤率部鎮守的開封不下,致使直搗江淮(長江、淮河之間,主要在今天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一帶)的戰略暫時擱淺。
第二次南侵:金西路軍佔領了陝西地區諸多重鎮,中路軍、東路軍一直打到長江流域的江淮地區,但因兵源不足、戰線過長及漢族軍民紛紛抵抗,使西路軍不得不主動放棄陝西的大部分地區,中路軍、東路軍也因人疲馬困,僅留一部偏師在江淮地區,主力則撤軍北歸。
第三次南侵:以主力自居的金中路軍,率先突破長江防線。雖以“搜山檢海”之勢窮追宋高宗趙構,可關鍵時候掉鏈子,終於功敗垂成。深入南宋腹地的該路金兵,很快領略到了湖泊密佈的江南不比一馬平川的塞北平原,很難發揮縱橫馳騁的騎兵優勢。再加上長江以南漢族軍民的殊死抵抗,用棒子燉肉來招待這些不受歡迎的少數民族同胞。曾經百戰不殆的女真兵,竟不斷遭遇失利,如:明州(今天的浙江寧波)城下受阻於張俊、在今天江蘇吳縣的太湖又被陳思恭打了個伏擊、行至荊南地區接連被牛皋、岳飛分別邀擊於寶豐、靜安……尤其點背的是鎮江附近的黃天蕩之戰,韓家軍僅八千海軍陸戰隊壯士,竟將十萬金兵堵到死衚衕裡,險些來個包絞子。
第6節 心照不宣(3)
當年秦檜帶著韃賴的一封求和信南歸,讓“沒想到女真大爺這麼給面子”的趙老九感到非常開胃,至於那些所謂一目瞭然的疑點,自然可以忽略不記了。而秦檜之所以敢大搖大擺地回到南宋,並沒有做太多的修飾,僅僅是撒了一個誰都不相信的謊(“擊斃看守跑回來的”,估計他自己說完了都想笑),恰恰是因為他看準了趙老九那顆受傷的“龍心”,於是兩個傢伙共同玩了一個“傻(其實是裝傻),並快樂著的”遊戲,心照不宣地走到了一起。
造成心照不宣的根本原因,是由於秦檜的出現同時滿足了宋金雙方的需要:
金:
當時金兵的實力已呈強努之末,而根本的原因,是由於其原本侷促在黃河流域的戰線,竟迅速而且同時擴充套件到了水鄉澤國的長江兩岸、風沙肆虐的黃土高原……
從戰略上來看;是犯了機會主義錯誤:冒險進軍長江以南地區,沒有實行進一步控制、鞏固兩淮,使之成為進攻南宋的前沿堅固基地,最後不得不和反撲的南宋政府軍展開了拉據戰;
從政治、經濟的角度:佔領中原後,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都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絕大多數女真貴族迷信武力,缺乏建立和諧社會的意識,依然採用原始的奴隸制經濟,致使北宋時期封建經濟已經比較發達的黃淮地區,遭到了嚴重破壞,田園荒無,成千上萬的居民都被迫成為了流動人口。這樣一來,不僅僅影響到金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就連武裝部招生也變得困難重重,而且更主要的是沒有爭取到太多漢族地主老財的支援。
從軍事地理分析:江淮(長江與淮河之間)、江南(長江以南)地區湖泊星羅密佈、西北地區的陝西一帶又多山,都不利於發揮騎兵的優勢。
軍心:金軍本身就是由女真、漢、蒙、契丹、渤海等各民族組成的多國部隊,絕大部分士兵都是沒有拿到女真戶口的群眾演員,所以軍心不是很穩定,大多數將士都是抱著脫產學習的目的看打仗來了。而且即便是那些僅僅佔全軍十分之一左右人口,血統百分百純正的女真軍人,也大多在一系列搶劫中完成了原始積累,從流氓無產者(奴隸)變成了城鎮戶口的富農。有第一桶金墊底,打起仗來也不再象剛開始的時候那麼有動力、那麼猛了。
上述這些不利因素,成為了制約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