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吧 > 歷史軍事 > 奪嫡不如當神醫清穿 > 第263章 二十一歲的初春

第263章 二十一歲的初春 (第1/4頁)

在後世的記載中,西洋傳教士自明末開始就來到中原,帶來了西式科學的種子。量變產生質變,盛世繁榮文化,這顆種子終於在康熙四十年的時候破土發芽,動搖了自明以來三百多年未曾變更的科舉取士格局。這一年正月,以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為首的數名皇子上奏建言,增開數算、水利地理兩科會試,為工部、河道衙門充實官員,上允之,令四十一年春闈開始試行。

同一年的二月,用鉛活字印刷而成的《數算會試說明》、《水利地理會試說明》就在京中和地方上同步發售,立馬引起了轟動。

且不說那精美的印刷、御製的大印,其中內容的周到詳盡,更是常規科舉不曾有的。

說明總共分三章:開篇以朝廷近況出發,秉承康熙帝聖旨,敘述新會試是為了選拔何樣的人才,將來會派往何樣的部門工作,望有志於此的才俊踴躍參加云云。開宗明義,萬般清晰。更清晰明言的是應考的資格,凡是往年和當年獲得舉人功名的便可參加,與正常考進士的資格無異,不過相比正常考會試更加寬鬆一些的是:已經出仕的舉人,若所任官職低於縣級,或者在期限前辭官,也可以參加第一年的算學科和水利科的考試。

這是考慮到人的才能多少是有些偏科的,從前可能有一些在數理上有偏才的人,多年考不中進士,便以舉人的身份出仕做官了。舉人出仕做官,除了要多年等待空缺外,最高不過知縣,大多數人是在縣學裡當教諭,繼續為基層科舉選拔秀才發光發熱。若是等不到空缺,就只能給官員貴族之家當幕僚或者先生了。

所以舉人老爺,雖說衣食無憂,在地方上也是小地主體面人,但真正的政治前途,是很有限的。只有那運氣極好的人,才能突破縣級那層門檻,做到州府一級的官員,然而歲數也差不多到頭了。而舉人功名要想成就封疆大吏、入閣拜相,三百多年也就個位數的成功者吧,這還得是趁著戰亂或者王朝初建缺人手的時候。

所以,那些個在典史、教諭等連九品都沒有的官位上的混吃等死的人中,保不準就有傳統科舉漏過去的數學天才呢。然而八股科舉的規矩是,已經候補做了官的舉人,是不能再往上考的。由此可見,第一年算學科和水利科放開一道口子給這些人,著實是很體恤了,而這樣的機會,也許也就是理科科舉第一回開的時候才會有。

兩冊《說明》的第二章,則是詳細介紹了理科科舉的流程,從需要準備的材料,到京中報道的地點,從在京生活小指導,到考試放榜的時間、地點,應有盡有。最重要的是,許諾了理科科舉的前程。

如果說第一章是將那些有偏才的人的熱情燒了起來,第二章就是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因為從流程上看,數算科和水利科,考試時間和地點都與進士科的會試一模一樣,首先就保證了一層權威性和公平性。而且,理科科舉同樣要給考生編《年貌冊》和各種入場券、收卷票,杜絕冒名頂替。

而考試透過者,一樣稱貢生,一樣要參與殿試接受皇帝和實權大員的親自檢閱,殿試透過者一樣稱進士,有朝廷頒發的“吏部收訖票”,有了擔任高階官員的資格。不過他們的“吏部收訖票”與普通進士科的有著不同花紋,代表著不同的去處。傳統進士科分一甲、二甲、三甲,按照康熙年間的普遍情況,一甲、二甲進士一開始的去處往往是翰林院,學習幾年後就留京為官;而三甲進士則通常會在翰林院考核後外放,從知縣做起,就是舉人的終點。

而數算科和水利科則只各取一甲、二甲,約莫各三十人左右。錄取人數比較少,但獲得待遇卻是實打實的:狀元、榜眼、探花直接去有關部門實習,剩餘二甲都是翰林院庶吉士,直接入算學館學一年,一年後考察合格就都去有關部門實習。做官跟進士一樣,都是七品開始。

白紙黑字的七品,

最新小說: 斬神:我史萊姆,開局吞噬鬼面王 水滸:我武大郎,反了! 白話三俠五義 廢柴趣妻 灰太狼和紅太狼之穿梭各種世界 戰錘:我是唯一擁有靈魂的死靈 四合院好好的回不去了 我孔聖唯一子孫,你問我懂論語嗎 漢吏 四合院:開局獲得八極拳暴打禽獸 如何拯救德意志 紅樓:王爺又雙叒叕娶妻了 重鑄山河,大明瀛帝日記 從崩壞前文明開始的無限之旅 開局一書生:從敬夜司獄開始 起飛,從1973年開始 華夏最強主播:從主播到全球帝王 系統!我有召喚軍火異能 明末風雲:亂世殤歌 穿越之鐵血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