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峽庫區移民返遷工程竣工驗收會議”給52名與會者各發一塊價值200元的天霸手錶和12元的檔案袋及給其中的21人發150元的諮詢費的事,新建住宅樓超標的事,渭南移民辦建房到大荔移民開發公司拉 10噸鋼材的事都是“一般違紀問題”。而亂決策,將大筆大筆的移民資金拿去辦公司或挪借給其它單位和個人至今仍未收回的事固然也是不足掛齒的“一般工作問題”。
在原陝西省一些部門領導眼裡,給國家和移民造成巨大損失的問題都是“一般工作問題”,都是不值一提的“雞毛蒜皮”的小事。
從後來事態的發展變化看,原陝西省政府以“失實舉報”、“不能成立”等不真實的“理由”竭力否定渭南移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使中央失去了瞭解問題真相的渠道,用“一般工作問題”、“一般違紀問題”給渭南移民辦“打圓場”,實際上誤導了國務院對三門峽庫區移民問題的判斷和決策,對庫區移民資金等問題的袒護和 “打圓場”也給陝西省和渭南市埋下了麻煩的禍根,以至於後來發展到發生了公然截留災民數千萬安置資金等重大問題,2006年以來,《中央電視臺》、《 民主與法制》等數十家國內外媒體連續不斷地對陝西省和渭南市的問題進行了批評報道。
36、“瀟灑消費”移民款
據那篇文采飛揚的“第二屆同學聚會小記”記載:“1996年8月17日至18日,由渭南學友鄭博、張某主辦的我班第二屆同學聚會,如期在西嶽華山舉行”。
8月17日那天,“豔陽高照,華嶽聳翠,渭水流金,蒼勁挺拔的華山青松點頭微笑,整潔典雅的華山賓館掃徑迎賓。一餐便飯為先至徵客接風洗塵,座上笑語喧譁,觥籌交錯,菜香意濃,氣氛融洽。”
午飯後,鄭博一行乘車遊覽西嶽廟,“惟見宮牆巍峨,殿宇肅穆,古柏參天,綠苔遍地,睹物思遠,心馳神往”。
8月18日清晨,與會同學用罷早餐,頭戴遮陽帽,手扶竹柺杖,開始登山活動。先乘車順當年解放軍“智取華山”所走的黃甫峪,婉延而入,盤旋而上,一路山似斧劈,澗如刀斫,松柏亭亭,泉水潺潺,峰迴路轉,直至北峰之下。然後乘坐號稱“亞洲第一索”的華山攬車,騰雲駕霧,躍上蔥蘢,直至華嶽北峰之巔。鄭博率若干同學“老夫聊發少年狂”,攀登蒼龍嶺,跨越金鎖關,遍踩蓮花、玉女、落雁諸峰於腳下,盡收萬千山光風物於眼底。天低氣清,心曠神怡。
下午7時,舉辦了告別晚餐。同學們同席環坐,興致盎然,頻頻舉杯,依依惜別。同學們熱情隔席敬酒,對為這次同學聚會服務的渭南市移民辦、華陰市移民辦、華陰市紀委及華陰華山管理局的諸同志表示由衷感謝……
摘“第二屆同學聚會小記”四百餘字,絕非羨慕這些“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昔日同學,更不是為了記錄他們兩天聚會時的吃喝玩樂,而是想讓讀者從“觥籌交錯,菜香意濃”,“乘車遊覽,心曠神怡”,“興致盎然,頻頻舉杯”這些字眼中知道他們如此這般盡情地吃喝玩樂時要花多少“銀子”,他們又是花的誰的“銀子”。
本來,同學聚會,笑傲祖國大好河山,來個一醉方休都是無可非議的事,誰也無權干涉。問題是,鄭博主任在“觥籌交錯,一醉方休”後犯了糊塗,動用移民款去招待他大學時的同窗好友(據說鄭博以前舉辦第一屆同學會也是花的移民款),並且被李萬明“糾纏不休”地舉報,麻煩的事就被他攤上了。後來,他在那份雖不深刻卻也有些心情沉痛的檢討中寫道:“這次同學聚會,我透過熟人對食宿大幅打折,對門票減免,30多個與會人員每人交100元,餘下的讓華陰市移民局補了一部分(具體數字忘了),用公款支付同學會部分費用,違反國家財經紀律,是錯誤的,應當認真檢查反省,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