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怨氣絲毫沒有消退的跡象,這怨氣伴隨著雨水落下,然後又四處溢散開來,接著騰空而起,再次和天上的烏雲凝聚成一片,週而復始,無窮無盡。
而這怨氣落下,同時又勾連起人心的怨氣。
不中計程車子的怨氣。本應當中的,又或者自以為自己會中,卻因為雨糊了卷子,從而落第的怨氣。
自雨下起,是一天多過一天。
無可否認的是墨也好,紙也好,對水的吸附都是非常大的。而吸了這麼多的水,卷子上的墨不免化開一些。不要說文字的俊秀,能不汙了卷子,就是極好。
這一切反倒是和了那做生意的差役的心。只不過是會有多少人因為這水而落第,就不得而知了。
考官們不會太過在意雨水的問題,他們只關注卷子的整潔程度,以及沒有花掉的文字,通不通順。
好在大湖村一行,讓沈石抽空注意了一下水法。不算精通,但是在卷子上施展一道防水法術,還是可以的。
收拾了一下東西之後,他和其他考生一般,冒著大雨向著貢院外走去。
路上,沈石碰到了孟龍潭,不過因為雨大的緣故,只是打了一個招呼,點下頭便急匆匆的離去了,只說等雨停之後再來相聚。
這話沈石相信。不說別的,只要沈月嬌還是他的目標,他便一定會出現。
而且,朱孝廉返鄉了。孟龍潭一個人怎麼在這汴京生活?這隻怕是一個迫切的問題。
也不知道朱孝廉有沒有給他留下銀子。
這就不是沈石關心的問題了。
“開門了,貢院開門了。”
隨著貢院的大門開啟,縱然是大雨傾盆,門外依然匯聚了不少的百姓,這些人都準備好了雨具,準備迎接院試結束的書生門。
有些人是書生的書童,奴僕,還有家眷,有些人則是投機的商人,他們熱衷於這個時候贈送雨傘給書生,好混個熟臉,以後有結交的可能。
自從出了個呂不韋,中原的商人們便熱衷於此。到了明朝甚至發展起來了,商人投資書生,書生考中得了官,又返過來維護商人的利益,這類資本的騷操作。
當沈石大步走出來的時候,也有商人見到沈石氣質不凡,身姿提拔,相貌俊朗,亦是熱情的迎了上來送傘給他。
不過,沈石可用不上這些。
“少爺,侄子在這裡?”
因為沈大壯來了,高呼自己是侄子。
商人們見沈石有馬車來接,自然就只能散去。繼續尋找他們可以投資的人物。
沈大壯打著油傘,迎沈石上了馬車。
油紙傘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作為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製或布制傘,亦傳至亞洲各地如朝鮮、越南、泰國、日本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隨著大陸客家人遷移至臺灣定居,也令中式油紙傘在臺灣生根發展。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媒婆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日本傳統婚禮上。琉球古代婚禮上也有用到油紙傘。老人喜好象徵長壽的紫色傘,送葬時則要用白色傘。日本傳統舞蹈也會以油紙傘作道具。
宗教慶典中,也常看到將油紙傘作為遮蔽物撐在神轎上,此是取其圓滿的意思,作為人們遮日避雨、驅惡避邪的象徵。
沈大壯打的油紙傘過來自然是有著高中的寓意在裡面。
第344章 不斷加戲的戲精
第344章 不斷加戲的戲精
沈大壯打的油紙傘,傘骨為竹,竹報平安,寓意節節高升。而且傘字繁體是“傘”,從繁體字角度看,是人字頭下面四個“人”字,自古寓意為五子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