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讓能夠幫助其提高經濟競爭力的先進技術,透過追蹤蘇聯技術引進門類,摸清蘇聯需求脈搏,掌握其技術跛足,研究打擊部署。
或許,相比於蘇聯,透過自己掌握的“鑰匙”公司可以源源不斷的的獲得的後世的先進技術,但是自主創新能力卻在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援”中被慢慢扼殺了,如果說有什麼是值得慶幸的話,恐怕就是從俄羅斯購進的並不是成套技術,而是大量的技術資料以及學術資料,而研究所必須要根據這些技術資料、學術論文進行充分研究之後,才有可能完成其工業化生產,從而完成了技術吸收,進而在此基礎上實現技術突破與發展。
而在另一方面,現在公司研究機構的創新能力,在管明棠看來,應該算是非常傑出的,許多產品的研發,只是依靠了後世的技術作為基礎支援,而公司則透過對這些技術基礎進行重新組合形成產品,並推上市場。
但在滿意的同意,對於現在公司的科學體系,管明棠依然有些不滿,而最大的不滿是,他無法像過去一樣,直接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干涉”、“影響”科學研發的重點專案——比如電子以及國防專案的研究。
“要想個辦法,重新把自己的影響施展開來!”
沉吟著,管明棠的手指輕擊著桌面,科學發展規劃非常重要,幾年前制定的那份籠統的發展規劃,只不過是指明瞭一個方向,過去自己或許可以把心思用在如何引領公司吸收後世的技術,但現在,自己更多的時間是耗費在專員公署。
如果才能緩解這種矛盾呢?
對於管明棠來說,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對科技方向的把握上,這意味著他需要一個機構去進行這種工作,如此一來,他只需要制定一個大至的框架,而相應的機械就會負責起一切具體性的事物工作。
正如同現在專員公署的運作模式一般,專員公署的工作不僅僅是依靠各個科室,更依賴一個個委員會,正是那些委員會負責推進所有的具體事物工作。
“要有所重點,要有所突破!”
手指輕擊著桌面,管明棠的眼前突然一亮,稍沉思片刻,他拿起了桌上的電話。
“喂,仲民,你進來一下!”
在李直民進入辦公室後,管明棠先請他坐下來,然後笑著說道。
“仲民,有一件事,我希望你能幫我辦一下!”
作為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中國嚴重歐美日等國提供的從日常消費品到工業原料直到機械裝置的各類工業製成品,而這又使得許多國內的有識之士意識到,中國欲尋求進步,必須發展工業,而發展工業必須依靠人才,從師荑長技開始,中國便開始向西方學習現代科學,從晚清直至民國每三個中國留學生中,就有一個是學習工科的,而每五個中國大學生中就有一個是工科生,儘管他們在國外學習了現代科學知識,但受限於落後的工業,其所學大都未能發揮作用。
而從民國二十二年開始,一切似乎都改變了,隨著北方公司新區的創辦,一座座工廠、研究所的建立,一夜之間,原本只存在於理論上的學識,開始轉化為工業產品,科學研究從沒有前途的愛好,變為一種積極向上的、純粹的中國式的理想,既實用,又愛國——而且還有利可圖。
“做一個科學家……是從中下階級通向中上階級的一條捷徑。”
在民國二十四年的中國這句話幾乎是人所共知的,曾有一份報紙對以高福利、高工資而聞名全國的北方公司的員工月薪進行過統計:普通工人平均工資37。2元、技術工人平均工資58。9元、公司文職員t71。5元,公司技術員tl35。2元,他們的平均工資是國內平均水平的l。5倍,但是在研究所內最低階的助理研究員卻高達358。75元,而且這還不包括名目多達十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