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可以參與進來的財政部也只能提出財政建議,無權對戰爭發起與否這件事情提出反對意見。
所以在明帝國內部,這方面的內耗被蘇詠霖控制在了最低,也竭盡所能降低成本。
但是再怎麼控制成本,必要支出不能少,所以這一次開戰對於明帝國本就吃緊的財政還是挺有壓力的,所幸白條的存在暫緩了一部分壓力。
可現在既然戰爭打贏了,當然要連本帶利的弄回來,所以周至和周志學商議之後,開出了一個一千萬貫錢的戰爭賠款的價目。
這讓南宋談判官員們倒吸一口冷氣,連史浩都有點被嚇到了。
這些談判官員包括史浩在內,都是懂得常識的,對於經濟也是相當瞭解,很多人甚至就是搞財政出身的,對南宋混亂且糟糕的財政現狀深有體會。
按照常規預算來說,發動一場十萬人的中等烈度戰爭,需要大約三百萬貫錢的軍費來完成。
當年北宋時,宋國文官就是算了一筆賬,覺得支出軍費太恐怖,還不如花錢買和平,給歲幣,一年才支出多少錢?
這明顯是大宋賺了對不對?
要不怎麼說這群文官無恥呢?
他們根本不會去認真考慮軍費支出往往是一次性的,打贏了還能有賺回來的機會,而歲幣一給就是幾十上百年不說,人家還要白銀。
白銀大多數都是江南福建山區等地開採煉製,契丹人也不會自己到江南來拿,而要宋人從江南運輸到河北交割給他們,這期間的運輸費用還要宋國自己承擔。
宋國自己承擔不就是折騰百姓?
運輸路線沿途的百姓需要無償負擔轉運的任務,折騰的他們苦不堪言,還會影響到農業生產,這其中產生的隱性損失遠超軍事戰爭的支出。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只要士大夫能得到和平,能夠不打仗,能夠節省軍費,百姓死活跟他們有什麼關係?
當年如此,現在也一樣。
只要戰爭賠償能換來和平,給他!
反正又不是咱們士大夫老爺們自己出錢,不是自家錢,花的就一點不心疼。
史浩算是比較有良心的,所以他驚訝於明國的獅子大開口。
明帝國這一戰就算他們號稱十萬大軍,一千萬貫錢也足夠他們同時發起三場同等規模的戰爭。
那差不多就是能把南宋三個戰區全部毀滅掉的滅國戰爭級別的軍費支出了。
這未免有點太獅子大開口了。
史浩知道如果這個條件要是答應了,接下來的諸多條件一定會讓南宋大出血,乃至於一年辛苦倒頭就是在為明國打工。
這是不可能的。
“以此戰的規模和北朝出動軍隊的人數來看,這場戰事所需要的耗費應該還不到三百萬貫錢,而北朝一開口就是一千萬貫錢,莫不是拿大宋在開玩笑?”
史浩立刻出言反對這一要求。
周志學笑了笑。
“史相公自己也知道,大明國是勝利者,南朝是失敗者,勝利者對失敗者予取予求,難道不是自古以來的道理嗎?”
史浩抿了抿嘴唇,堅定地搖頭。
“賠款大宋是願意給的,但是北朝不能如此過分,一千萬貫的數量之大,足夠同樣的戰事發生三次,大宋再怎麼財政富裕也不可能拿出那麼多錢來賠償北朝。”
周至當然不至於要那麼多錢,這只是獅子大開口而已,方便他們討價還價,要是一開口就是心理預期,只會被這幫狡猾的宋人繼續壓價。
開戰之前蘇詠霖就說了,這一戰的目的是索取治理黃河的經費、減輕大明百姓的負擔,同時也是為了加速激化南宋內部的階級矛盾,促使他們更快的自爆。
一口氣把南宋吃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