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生率領大軍從沙州出擊哈密力並且順利攻克哈密力之後,就兵分兩路,一路朝獨山方向進攻,一路朝和州方向進攻。
現在和州這一路大軍取得了很大的勝利,而蘇海生親自統領的大軍已經突破了仰吉八里,兵鋒直指益離。
兩路大軍齊頭並進,西州回鶻人並沒有任何反抗之力。
而更南邊的位置上,姜良平統領大軍一路突破少量敵軍的抵抗,兵鋒直指斡端,一路上最大的敵人是自然環境與多變的氣候。
至於東喀喇汗王國為主的敵對軍事力量,實在不是什麼能夠阻擋他的因素。
明軍雖然有著較為明確的對西域之地的認知,不過真正在這塊土地上行軍作戰的時候,還是充分體會到了這裡的環境嚴酷。
白天會比較熱,晚上卻變得很涼,而且乾旱缺水,明軍每一階段的行軍目標都要是前往下一個水源地取水補水,關鍵是要搞定補水問題,其他的都還可以稍微往後讓讓。
在這種環境下進軍,的確是一種考驗,這就更讓蘇海生等明軍將領感受到漢人和唐人開闢西域疆土的不容易。
與嚴酷的自然環境比起來,生存在這些土地上的敵人則顯得廢拉不堪。
一開始明軍還會對他們的進攻抱有警惕心理,懷疑他們能生存在如此嚴苛的環境之中,一定也非常善戰,打起仗來肯定很勇猛,結果卻是明軍單方面吊打他們。
所以打著打著,明軍將領們普遍產生了“獨孤求敗”的情緒。
他們覺得這一路打下來單方面吊打敵人實在是有點無趣,好不容易遇到敢於直接進攻他們的傻子,三兩下就被明軍外圍行軍護衛遊騎兵們趕盡殺絕了。
打到後面,明軍甚至沿途都無法遇到抵抗的敵軍,好不容易抓到一兩個舌頭,一審問,得知大家都恐懼明軍天威,全都往西邊逃跑了,跑得超快,追都追不上。
東喀喇汗王國那些所謂精銳善戰的軍隊在明軍面前就和紙糊的一樣,根本阻擋不了明軍前進的步伐。
於是蘇海生和姜良平幾乎同時產生了莫名複雜的情緒。
明軍有著嚴格的訓練條例,參軍之前都要按照統一的訓練模式進行長時間的訓練,考核透過之後才能正式參軍入伍,所以每一個士兵都完全掌握了所屬兵種的全部技能。
這就意味著哪怕只是新兵,也不是傳統封建軍隊的所謂新兵能夠抗衡的,他們掌握足夠的軍事技能,和一般人全然不同。
明軍的實力已經強到了只需要軍官們按部就班指揮軍隊碾壓過去就能取勝的地步,只要一切按照軍事教材裡的標準規範來行動,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戰爭都能順利解決掉。
只有剩下百分之五的戰爭需要發揮將領們的主觀能動性,是考驗將領們個人指揮藝術的時候,然而這場西域收復之戰似乎也屬於那百分之九十五教科書式的戰爭之中。
蘇海生和姜良平由此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感慨。
他們聯想到早期勝捷軍和光復軍的時代,那個時候,還是需要充分考慮將領個人指揮藝術的時候,蘇詠霖在那個時候給他們秀了很多次個人指揮藝術,讓他們心潮澎湃。
可是當他們漸漸成長起來並且獨當一面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了他們所面對的敵人已經漸漸和他們有了越來越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