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沒有,這便是梁山水泊的詳細地圖,上面有二十幾個可以駐軍的島嶼,八個島我都有註明,石褐島、長子島、雙星道、草鞋島。。。。。。,梁山軍有八支水軍營,就分佈在這八座島上,另外山上還有兩千軍隊,整個梁山老巢大約有一萬駐軍。”
張叔夜精神一振,有如此詳細的情報,何愁亂匪不滅,他急忙問道:“那大帥打算怎麼進兵?”
种師道指著地圖上距離湖口約十里處的一個位置道:“這裡叫做大王村,距離湖口只有十里,距離官道只有兩裡,是五丈河距離官道最近之處,我打算把大營駐紮在這裡,把鉅野縣奪下來,再以鉅野縣為後勤重地,和梁山軍打幾場硬戰再說。”
就在這時,大帳有親兵急聲報告,“啟稟大帥,河北有緊急戰報送至!”
第四百一十四章 計取歷城
种師道心中燃起一線希望,連忙道:“速讓報信士兵進來!”
片刻,從門外走進一名軍士,單膝跪下呈上一卷戰報,“河北最新戰報,請大帥過目!”
种師道接過戰報開啟匆匆看了一遍,他頓時激動得一拍桌子,“好!”
張叔夜和宗澤都嚇了一跳,連忙問道:“可是河北捷報?”
种師道點點頭,“河北梁山軍已在高唐縣以北全軍覆滅,主將張岑死在亂軍之中。”
張叔夜和宗澤都又驚又喜,這個消失來得太及時了,必然會大大振奮軍中士氣,种師道把戰報給了二人,他又問報信士兵,“我們傷亡如何?”
“最後一戰,我們只傷亡了十幾名弟兄。”
种師道感到驚訝,“怎麼會呢?”
士兵便將最後一戰的情況詳細報告了种師道,种師道越聽越驚訝,竟然跟蹤了六天六夜才下手殲敵,這份耐心和韌勁就算自己也未必辦得到,他暗暗讚許,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李延慶確實有名將的底蘊。
張叔夜豎起大拇指讚道:“如此年輕就能堅韌不拔,耐心尋找戰機,此人將來必然是我大宋抵禦異族的棟樑,大帥有識人之明也!”
張叔夜一直不明白種師道為何如此看重李延慶,現在他終於明白了,率兩千軍進河北,最終殲滅了上萬梁山軍,這確實不是一般人能辦到。
“大帥要立刻向天子報喜啊!”旁邊宗澤笑道。
种師道點點頭,他當即在李延慶的戰報上加蓋了自己的印章,又派幾名士兵和李延慶派來的報信士兵一起,趕往汴京報信。
种師道頓時信心大增,他又派一名士兵趕去高唐縣給李延慶送信,准許他南下齊州。
。。。。。。。
李延慶要南下齊州卻並不是那麼容易,他首先要妥善解決鄉兵的安置問題,鄉兵當然不能解散,李延慶趕去大名府,將大名府招募的一萬鄉兵交給了梁中書,由梁中書負責將這一萬鄉兵在大名府和博州之間分配,大名府需要增加守軍,博州也需要士兵守城。
至於相州的四千鄉兵,李延慶留下了兩千青壯,而其餘兩千人交給相州團練推官張長懿帶回安陽縣,之前樞密院的調兵令中說得很清楚,調相州及大名府鄉兵參與剿匪,匪患肅清則遣返鄉兵,調兵令中並沒有明確只限於河北匪患,他當然理解為梁山匪患,那麼跨黃河剿匪也並沒有違抗命令。
齊州禹城縣黃河碼頭,十艘大船先後抵達了碼頭,一千步兵快步從船中奔出,在碼頭上迅速集結,部署了碼頭上的防禦,防止梁山軍襲擊碼頭。
李延慶只有十艘大船,這些船隻至少要運十幾趟,才能將兵員、戰馬、牲畜以及糧食物資全部運到南岸,保證碼頭上的安全是當務之急。
事實上,李延慶的擔心有點多餘了,第一批士兵上岸沒有多久,禹城縣知縣便匆匆趕到了碼頭。
“在下是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