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入吉林省立第四國民高等學校(四年制中學),學校有軍事課,由現役軍官任教官,上課。我校教官偽滿軍少校軍銜,名字叫“胡英倫”。少校是個什麼官呢?偽滿全“國”劃分十一個軍管區,吉林屬第二軍管區,駐軍有一個旅,軍區司令是少將軍銜,下有上、中、少校;上、中、少尉;上、中、下士;上等兵、中等兵、下等兵。學校的教官不帶兵,是個閒差,沒有什麼實權;少校在偽滿是中級軍官,工資大約“滿洲國幣”一百元,這在當時是很不錯的待遇了;一般中學教師工資只有五、六十元。他給我們上第一堂軍事課,進教室在黑板上大大地寫“戰史”二字。高年級的同學告訴我們,他講“戰史”,就是“打鬍子”,學生都愛聽。他講:有一次,他率領一個排兵力(四十多人),打一個山上一股鬍子,這股鬍子有二、三十人,長短槍三十餘支。這算很強的一股鬍子,是慣匪,有與官兵打仗的經驗,十分狡猾。看到剿匪兵力少了,它就把你吃掉;多了,他們就一鬨而散。他們把卡子(暗哨)放出十里地,有暗號接應,一有風吹草動,迅速傳到鬍子窩裡。這次是個大雪封山的嚴冬,他派兩個“尖兵”組,每組四人。命令,只許動刀,不許開槍!這樣,把鬍子的十里卡子和五里卡子,同時摸掉。第三道卡子,離鬍子窩就近了,大約二百來米,在步槍射程之內。他們繞過去,沒動這個卡子,派人監視,把鬍子窩包圍了。鬍子窩是用木頭搭的,有聚義廳、伙房、睡覺窩棚、牲口棚等等,四周有鬍子放哨。胡教官採取“敲山震虎”的戰術,他捱到伙房,一個鬍子正在用菜刀切菜,一抬頭,看到有人,不對勁,把菜刀往菜墩子(圓木做的)一剁,忙抄傢伙(槍);說時遲那時快,胡教官一槍打在菜刀上,把菜刀打個窟窿,接著第二槍把他腦袋開啟花。接著,窩棚裡的鬍子,像雞炸窩一般地竄出來!出來一個,撂倒一個,二十多個鬍子,全部報銷。
是真的,還是胡教官吹牛?不得而知。反正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報以掌聲!胡教官講得來勁,說:他打鬍子時,使用兩把槍,一把大鏡面匣子,一支三八騎槍,騎匹快馬。鬍子給他起個綽號,把他名字“胡英倫”的英字去掉,叫“雙槍快馬胡掄”。鬍子聽到“胡掄”來了,聞風喪膽!他也許是吹牛,但學生愛聽他“吹”。
“滿洲國兵”
偽滿軍步兵
偽滿軍炮兵
偽滿軍演習
偽滿警察(1936)
1934年,在東北農村已看不到鬍子了,社會比較安定。等我記事的時候,九一八事變,也被人忘淡,少有人談論。日本人在東北開始一些建設,老百姓生活逐漸好起來。當時,日本人對“滿洲國人”採取懷柔政策,不刺激,甚至少接觸,避免民族矛盾激化。當時,吉林市的日本人都在東關(吉林市東邊)居住,日本人開的商店也在東關一帶;“滿洲國人”都在西邊的老城區。平時,我們在街上,看不到日本人,我們也不到日本人居住區去。日本兵,更見不到。日本兵在軍營裡,一般不出來。我們也不知道,日本兵營在那裡?十四年,我只看到過日本兵一次。1944年秋天,我們學校(四高)“勤勞奉仕”(農業勞動)後返校時,隊伍走散了。我走到哈達灣(吉林市郊),看到一隊全副武裝的日本兵,大約有一百多人,扛著槍行進。我在路邊停下來,他們從我身旁走過。這隊日本兵,多數扛著步槍,中間有十來個扛著輕機槍,沒有重武器。他們由軍官領隊,不講話,默默走過去了。我當時的感覺是很好奇。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貨真價實的日本兵!
二、吉林富紳
吉林市老城全景(白色條帶是松花江,1925年攝)
九一八之前,東北經濟是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廣大的農村是封建地主經濟。城市經濟靠土財主經營的商業支撐,他們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