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正此人可以說是明朝文官中難得的好官,究其一生來,應當是兢兢業業。他多次阻止管理者的腐化和混亂,甚至說服本朝皇帝萬曆的母親,把修建廟宇的私房錢改用來改造京城的橋樑。對萬曆外祖父的貪汙,也執法無情。可謂本朝包青天。張居正當政十年間,多方面改革:清查大地主隱瞞的莊田,推行一條鞭法;裁汰官府冗員;任用戚繼光等加強邊防;薦用潘季馴治理黃河淮河水患。萬曆十年,六月,居正病死,贈上柱國,賜諡文忠。
身死之後,他被抄家,總共清理出一百一十箱家財(家財不全是指銀兩,這一百一十箱主要是布帛,瓷器等傢俱),居然沒有發現有什麼奇珍異寶,作為本朝內閣首輔,比起萬曆身邊的禮儀太監馮保,張居正區區家財,應當是“清正廉明”。
不過在萬曆早年啟用張居正改革,倒也給國家的經濟增加不少好處。而且在1567年時候民族英雄戚繼光打敗了倭寇,近二十年來沿海對外的貿易也不錯了,又不像前些皇帝時經常有戰爭。這幾年老百姓的生活還是非常滋潤的,是以在十多年後,明朝還有足夠的財力抗倭援朝。
而此時沈波和姚發所在的荊州更是熱鬧。荊州城由於地處江湖之會,是連線東南西北水陸交通的樞紐。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特產豐富,不僅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且還曾是全國重要的商業中心之一,在西漢時期,名列南方五郡之冠。別處吃不到玩不到的,這裡都有,實在是個旅遊的好場所。
本來沈波和姚發已經打定了主意去學武,不過在二人都想到:學武的話,按照一般的情形不是去武當就是去少林,可是和尚道士的生活那麼簡樸,不先把這騙來五百兩銀子花掉一些,好好奢侈一番再去,豈不是太對不起自己了?於是,二人就順路來到了離華容縣最近的荊州府。
雖然留給了李一一百兩銀子,不過李一一家也幫兩人準備了一切的衣物和用品。而且這四百兩如果不太奢侈的話,夠兩人至少用四五年了。一兩銀子是可以拱一般三口之家一個月的花用的。你叫兩人怎麼能沉下心去做和尚道士?在出來之前,兩人將所有自現代帶過來的物品,除了打火機之外,全部都埋在了李一的家中院子裡,他們已經有覺悟完全按照這個時代的規則來進行新的人生。
菜香樓,荊州府招牌比較老的一家酒樓。
玩了一天沈波和姚發兩人穿著一身還算華麗的長衣(代表不是下九流的衣服)來帶這裡吃晚飯。卻發現酒樓門口一個夥計正在將一個老人往外踢。老人連滾帶爬的閃躲著,連連慘叫。
“嘿,沈少姚少,您兩位來了啊!您二位裡面請。”夥計見到二人來到,停止踢打老人,向兩人招呼著。這個夥計在沈波姚發兩人在這家酒樓吃飯時收了兩人不少的小費,很是熱情。
沈波深知不可得罪小人的古語,小人並不是指那種品德上的小人,而是指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比如僕人和婢女,再比如這種店小二。要是得罪了這種人,表面上不會怎麼樣,可是他沒準背地裡給你使壞。比如在你的飯菜裡吐口痰留把鼻涕什麼的……而如果你和他關係搞好點,收穫也是不小的。比如他可以告訴你什麼菜好吃又便宜,什麼菜是上當菜。你的菜先報到大師傅那裡什麼的。
“小張,你在做什麼?幹嘛欺負老人?”正義感十足的姚發責問道。
“姚少您這可冤枉我了!”姓張的夥計指了指地上的老人:“這老東西經常來這裡白吃白喝不給錢,小的已經是看透他了。剛才小的不放他進去,他還死皮賴臉的往裡蹭,這種老東西,不打不行啊!”
“那也不能打老人啊……”姚發說著,走上前把老人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