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說道:“告訴張宗昌,我給他10分鐘的時間拿下東、西陣地。命令張作相帶著他的54旅向海蘭泡城裡突進,支援江登選的人馬,務必要在天亮之前拿下海蘭泡!”
“是!”
海蘭泡周圍,昨天還是一馬平川,現在已經密佈著一個個彈坑,這些彈坑連在一起,如同一張巨大的蛛網,海蘭泡就是這張蛛網上的死亡節點。
巴布科夫不顧眾人的勸阻,執意來到指揮部外面。一聲聲巨大的響聲過後,地面突然起了一陣顫抖,似乎是地震一般,巴布科夫差點摔到在地上,幸好副官扶住了他。
巴布科夫剛要說話,又是一聲巨響,不遠處的教堂中了一發炮彈。高高的十字架轟然倒了下來,地面上的人群四散逃開,受傷的人不時發出嚎叫,倒黴的人則被砸成了肉醬。
鄒作華指揮下的炮兵真是給大炮武裝上了眼睛,炮彈呼嘯而過,精準的落到城的後部俄軍軍營和糧庫一帶。這場不計彈藥的炮擊令後城大約承受了將近800發炮彈,很快就把那一帶炸成了窪地。後城的俄軍軍營殘破不堪,後城牆的缺口比城門還要寬闊,炮彈幾乎犁地三尺,連許多建築內的人也被活活的埋在裡面。
相對於俄國軍隊密集的橫陣和龜縮,江登選的進攻陣形相對分散一些。他們十二人為一組,各組之間都有數米的間距,這種隊形讓巴布科夫認為找到了一種恰當的進攻機會。他派遣麾下的哥薩克騎兵試圖進行一場衝鋒,對已經突擊進城的東北軍發起反攻。
哥薩克冷冷地擦試著手中微微彎曲的馬刀,身邊的戰馬不耐煩嘶鳴著。
按照張作霖事先部署,東北軍第11團負責向海蘭泡城南突進。這個團的團長是廖忠,是馮麟閣手下的得力干將,想當年馮麟閣是遼西一帶叱詫風雲的土匪頭子,廖忠那時就是他的大炮手(意為頭領,東北黑話),與兄弟廖彭一同成為令官軍聞風喪膽的“天昏”和“地暗”(匪號)。
此刻他正率領麾下的兩千來戰士向城東突進。廖忠命令散開隊形,讓一個營在後面策應。沒遇到一個俄軍工事,先讓投彈手在前面丟一頓手榴彈,順勢讓部隊從兩翼包抄過去,後面的一個營則負責與俄軍展開正面對攻,吸引對方火力。這種戰術令11團接連拔掉了好幾處工事,比較順利的進入海蘭泡內城腹地。
這時,城內外的火炮聲漸漸小了,到處都是殘破不堪的建築物和熊熊燃燒的大火,刺鼻的硝煙令人幾欲窒息。一隊打算衝鋒出去的哥薩克騎兵突然從側翼衝來時,正面對準進攻的11團的右翼。
廖忠先是一驚,緊接著高聲叫喊道:“上刺刀,立刻集中起來,向右翼靠攏。”
這是廖忠在帝國陸大進修時得來的經驗,一旦騎兵衝進了分散的步兵群中,巨大地傷亡是將不可避免的。
儘管如此11團的行動反應仍然有些遲緩,哥薩克騎兵的速度十分快捷,片刻的工夫他們便衝到了人群前面。
就聽到“砰”“砰”“砰”“砰”此起彼伏,雙方的前部開始交鋒,步兵們在衝鋒時已經上了刺刀,可騎兵的優勢在於速度帶來的衝擊力。分散的步兵在射出了槍膛中的子彈後,就沒有時間拉拴上膛。有經驗的兵在最危險的時朝向騎兵射出子彈,而後與身邊的人靠在一起,用刺刀對準騎兵。可有些經驗不足之人則是慌亂的射擊槍膛裡的六發子彈後,埋著頭手忙腳亂的裝填子彈。這就給了那些騎兵出刀的機會,一刀滑過,當著披靡。
這一支哥薩克騎兵是巴布科夫所能集齊的最後一支王牌部隊了。這些人如同一股旋風般呼嘯著衝進了廖忠的部隊裡,騎兵們的速度太快了,馬匹撞擊地面的聲音聚成一股洪流,震撼著一些首次沒見過世面的新兵,他們本能的射擊著手中的子彈,在馬刀劈來時用步槍格擋著,很少有人能在這時想起軍校教官平時訓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