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和行動的做法是把非暴力原則引入軍事領域,是取代衝突的一種體面的辦法,是一種減少紛爭和衝突的手段,目的是透過談判找出實現和平的方法。也就是說,維和行動在性質上並不屬於使用武力的範疇,其目的是遏制威脅和平的區域性衝突的擴大,或者防止衝突的再起,從而為其最終的政治解決創造條件。
說白了,維和就像2個鄰居打架,警察拿著槍來調節一樣。
維和行動大致有2種形式:由軍事觀察員組成的聯合國軍事觀察團,以及由若干會員國派出的武裝分遺隊組成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其具體任務視情況和需要而定,一般包括:監督停戰、停火、撤軍;觀察、報告衝突地區的局勢;監督執行脫離接觸協議;協助恢復治安或維持秩序;防止非法越界或滲透等。近年來,又擴大到監督大選、全民公決、提供和保護人道主義援助、解除武裝、裁軍和協助培訓民警等方面。自從楊雲兒在國外執行維和任務開始,王風就沒有一天放下心來過,這種不詳的預感與擔心終於應驗了。
從此,這種痛苦的感覺就一直伴隨著王風,他的臉上在沒有出現過開心的笑容。失去了她的那種撕心裂肺的傷痛,一直持續到整個反恐作戰結束,也沒有絲毫的緩解。
有時候他會連續十幾天做著同樣的一個夢:一聲巨響,一片血霧,她向他伸出手,神情極為痛苦的眼神,是那麼的無助。這個夢壓在他的心裡,很沉,很沉。醒來的時候,淚水早已如決堤之水,漫過他的心靈,那最深處的痛,卻無論如何也無法在去觸控,因為那裡珍藏著一個希望,珍藏著他多年的苦盼。
R陣地靜靜地屹立在群山之中,顯得是那麼的突兀,它不會知道幾分鐘後,它將承受著怎樣的破壞和摧殘。當地政府的軍隊,搞了一次清剿反政府武裝的軍事行動。當政府軍一陣強過一陣的強大的叢集火炮射出的炮彈,如冰雹般傾瀉到這個陣地上,山上的綠色植被、樹木被炮彈炸得漫天飛舞,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巨大的深坑。
硝煙瀰漫著,聚而不散,漸漸地籠罩了整個山野,炮火的轟鳴聲傳得很遠很遠,又在山環裡迴盪著,不肯就此散去。
這天清晨,楊雲兒作為維和部隊救護隊的一員,走向戰場。他們並沒有維護任何一方,但他們不能見死不救。政府軍向這個高地發起了進攻,被政府軍炮火撕裂的除了這原本寧靜的清晨,還有這片山林。兩方交戰,沒有什麼排兵佈陣,3分鐘的火力急襲過後,一個被反政府軍佔領了很久的高地上,一片血霧裡,來不及進入掩體的反叛組織人員頓時被炸得血肉橫飛。反叛組織人員被壓制在塹壕及地堡裡,難以進行有效的還擊。前沿陣地上佈設的防步兵地雷、鐵絲網等大部分障礙物已經接近癱瘓狀態,因地形因素,開闢的通路仍然很狹窄,這也將使擔任主攻的政府軍部隊難以展開更多兵力,一旦炮火向對方縱深陣地延伸後,隱藏著的反政府軍就會進行瘋狂的反擊,他們的反擊將會給進攻的政府軍人員造成極大的傷亡。
戰鬥就是這樣的殘酷,有戰鬥,就會有傷亡。
這是任何軍人都無法避免的,既然選擇了當兵,就應該勇敢面對生死,無論在何種戰場上,都將如此。但有些犧牲是可以避免的啊,為什麼就要她趕上?一個柔弱的女子,自願參加維和行動,卻不曾想吃虧的還是自己。王風心裡的這個結,一直無法解開。戰場上要求各個軍兵種必須有一致的協同動作,既定的進攻時間,這些都是無法更改的,任何遲滯與猶豫,都會影響到進攻戰鬥能否勝利。因此,當炮火覆蓋過後,政府軍的所謂工兵們,迅速跟進排除進攻路線中殘存的障礙物。但這又不是真正的戰場,也沒有什麼炮轟的概念。一個政府軍部隊,打不過一個業餘的恐怖組織,邪門啊。政府軍混亂的進攻隨即展開,傷亡也從這一刻起真正的開始,戰地救護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