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陳元生髮現這個老趙雖然是一個集團的副總,但整個人身上帶著明顯的江湖匪氣,豪爽、大氣,不世俗。
這種現象在九十年代很常見,不少混江湖的人,一旦傍上某個大船上岸,便能受到重用,迅速崛起。
…………
呆彎晶片行業的幾個大佬有個共同的特點:確定目標之後,推進、推進、再推進……
張茹靜如此,張鍾某如此,梁某松也是如此。
這種高效率的工作風格,是呆彎晶圓代工行業能夠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些人都能稱之為工作狂,張茹靜被稱為建廠狂魔,在德州儀器期間,用不到四年的時間,主持了德州儀器在全球10個廠子的建設和運營。
效率之高令人頭皮發麻!
這次,陳元生也見識到了張茹靜的高效,深刻體會到了頭皮發麻的感覺。
從上次在香港7月12號晚上見面,到今天8月6日,滿打滿算25天時間,張茹靜在呆彎已經給他聯絡到了76個人。
第一批來青州的14個,其中8個是負責貼片電阻、電容產線的;另外6個,是負責儲存晶片產線的。
這14個人是先頭部隊,負責設計建廠相關事宜,等廠子和裝置差不多了,後續人員馬上到位。
這些人,要麼是張茹靜透過關係重金挖來的,要麼就是他信任的嫡系人員,有的甚至是當初在德州儀器就跟著他的人。
陳老闆不是許諾給他20%的股份嗎,張茹靜直接從股份拿出一部給分大家。
幹好了,不但拿高工資,還能拿分紅。
說白了,沒資金動力,這幫人誰也不願意來內陸。
不過,按照陳元生提前的交代,這些人的關係是保密的,他們首先去的香港,然後再轉到大陸,目的也是儘可能避開一些政策敏感。
隨著這些人的到來,焦衛國身上的擔子輕了,但是權力也小了,以後大機率就是個工程監督和後勤管理者。
指望這幫呆彎來的工程師們聽你的,想都別想,再說焦衛國也不懂啊。
而且張茹靜計劃的非常周到,來的這14個人,都提前安排好了職務和工作內容。
那個四十一歲的郭濤,負責貼片電阻、貼片電容產線的設計工作;
那個三十八歲的鄭天仕,則負責儲存晶片車間的設計和裝置除錯工作。
來了就能直接接手廠房建設工作,相當給力。
“幹吧!”
雖然這幫人的平均月薪在6萬人民幣以上,但如果沒有張茹靜的幫忙,陳元生也不可能找來這麼多能直接上手的人才。
沒有任何歡迎儀式,在一個半小時的座談會之後,陳元生當場拍板:大家先住在酒店,立刻投入工作,焦總負責好這幫工程師的所有後勤工作,包括員工招聘,一切以建廠、除錯、生產為導向,力爭在年底之前,新廠投產。
陳元生也想看看,張茹靜找來的這幫人,能給他帶來多大的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