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廠子發展無私奉獻的人,被形容為極度自私、極度冷酷、極度無情,發現一個開除一個。”
“廠子是老闆的,你給誰奮鬥?你越拼命,老闆越賺錢;你聽聽這是正常人說的話嗎?”
“不讚美領導,不歌頌管理者,不表彰先進?”
“天哪,沒有領導的高瞻遠矚,沒有先進人物是率先垂範,這個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
這樣的紀錄片就算能剪輯出來,哪個電視臺敢播放?
禮堂內的議論聲已經快把房頂掀翻了,但陳老闆還不提議散會。
終於,有個女職工舉起手來。
陳元生抬手示意,工作人員拿了個無線話筒,由職工們陸續朝後面傳了過去。
那個女職工年齡大約三十左右,個子不高,短髮,舉止也沒有那麼自然、知性,反而聲音有點顫抖:“陳老闆,你剛才說廠子裡要推行工資分級制度,那您能稍微解釋一下是什麼樣的分級制度嗎?”
陳元生笑著點點頭:“這個問題非常好!我也感受到了,大家對我剛才提出的‘六不策略’有很多的疑問,甚至反感,覺得企業應該有英明的領導,自己需要被管理,領導不告訴職工怎麼幹,職工就不知道該幹嘛?”
“我個人覺得,未必!所以,我也願意在這裡做一下嘗試。”
“剛才我已經說過,改制後的紡織廠不再需要那麼多管理人員,甚至淡化管理體系。”
“今後職工的晉升體系,主要工資分級制度,某個職工在生產過程切實提高了工藝水平、掌握了某項染色技術,生產最佳化,能為企業帶來生產效率帶來重大提升的,工資級別提升。”
“比如職工的一級工資是360元,每一級工資提升50元,上不封頂、不設限。如果某位職工或某個團隊攻克了某項技術,讓這項技術成為全國首創,工資可以一次性提升20級,甚至50級。”
“當然,職工的工資級別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新技術、新工藝淘汰原來的工藝時,工資級別會受到影響。”
“執行這樣制度,本質就是淡化管理體系,讓大家明白,一個企業要長久發展,依靠的應該是卓越的、能激發技術和工藝進步的機制體系,而不是層層壓榨的管理幹部。”
“在我看來,卓越的制度,能不偏不倚的執行下去就夠了。”
“優秀的管理體系,不需要太多的管理者,不需要太多的領導。”
“當然,這都是我單方面一廂情願的想法,能不能執行下去,我個人也沒把握。”
女職工懵懵懂懂坐了回去,臺下職工們又開始議論起來。
坦白講,陳元生的管理思想和這些國企職工們根本不同頻,是牛頭對馬嘴的關係。
包括譚雅,和以前的章副廠長,也根本理解不了陳老闆這天馬行空的管理思路,一頭霧水,無所適從。
尤其是譚雅,她現在已經拿定主意:不管陳老闆怎麼說,回頭我還是先按照自己的思路來管理,不然企業非得亂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