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技術移植已經持續數年,但是對於這種技術移植並沒有結束,就像在去年歲末,又有五名國內的技術骨幹被北方動力派往普惠公司學習,並參於到公司最重要的新型大功率引擎的研製之中。
試驗車間內充斥著引擎的轟鳴聲,在引擎的轟鳴聲中,邵夫傑的全神貫注的盯著臺上的這臺兩年前,準確的來到是一年零6個月前,完成設計製造的“xr2800”發動機,儘管早在18個月前,它的原形機已經完成了製造,但是在過去的18個月間,普惠公司一共生產了超過60臺試驗機,進行了數萬個小時的試驗。
“xr…2800是美國的第一臺18汽缸星型發動機設計,該引擎於1937年第一次運轉,它比當時世界上唯一的另外一臺18汽缸發動機——3442in?的gnome…rh?ne18l引擎動力更強勁,而且相比之下它的體積更小,而且重量僅只有2368磅,而且其重量還有進一步減輕的可能……”
面對從中國來公司學習的同行,作為xr2800總設計卡特里,並沒有去去隱瞞任何技術上的細節,畢竟北方動力負擔了xr2800引擎15%的研製經費,並全程參與了它的,在定型後,北方動力即會引進這種功率強勁的發動機。
“因為體積小這使得散熱成為一個大問題。為了得到更有效的冷卻,過去常用而且對其它引擎足夠有效的鑄鍛造汽缸蓋散熱片的方法被廢棄,更薄更密的傾斜散熱片直接從汽缸蓋鍛件的固態金屬上用機器加工出來。散熱片由一組磨切機在同一時間內切割出來。槽的底部以這樣的方式上升或下降,使散熱片的根部契合汽缸蓋的輪廓。汽缸冷卻由於使用了縮緊在鋼合金鍛造筒外的鋁製冷卻套筒而變得有效。除了需要一個新的汽缸蓋設計外,可能最困難的就是有效引導周圍的冷卻空氣。”
在卡特里向邵夫傑等人展示著一旁公司‘花’費上萬美元特意設計的磨切機時,邵夫傑的眉頭只是微微一抬,而一旁的李歷揚卻是興趣十足的觀察著使用組合式多層刀具的磨切機,雖然佩服這些美國工程師的靈感——設計了這種包含數百片刀具的專用刀具,以節約工進,但李歷揚卻知道,這不過只是實現高效散熱的一種途徑,而相比於之下,公司的技術無疑更簡單一些。
在實現r1830的國產化之後,整個航空引擎部的工作都是圍繞著吃透這r1830引擎,而在吃透其技術後,便立足於其,開始實施新的技術攻關,為了改善其‘性’能公司設計了機械燃料噴‘射’系統,從而成功的將引擎功率從1200馬力提升至1350馬力,並降低了7。8%的油耗,在功率增加之後,為應對伴隨輸出增大而引發的熱量問題,又重新設計了他的散熱片,引進美國的發動機製造技術是散熱片沙模鑄造,而公司則改用擠型散熱片,使發動機的散熱片具備數量多、尺寸薄、散熱面積大的特點,散熱效果極為出‘色’,儘管如此,引擎部仍然沒有滿足,後來為進一步增加散熱效果,同樣也試驗了車‘床’‘精’密切削加工出散熱片造型的技術,不過這種方法並不適合發動機的大規模生產,而在去年年末,引擎部則試驗了以擠壓薄鋁板製成散熱片,再將其安置在鑄模內鑄造冷卻套筒的技術,從而達到了‘性’能和產能上的協調。
持續兩年生產、改造使得早已不再是當初的r1830,現在的功率更大、壽命更長,重量更輕,但對於未來而言,無論是在產的6型,亦或是設計中的…8型發動機的1500馬力,都不能滿足未來的需求,因此,公司才會決定引進r2800的技術,並在其的基礎上研究新型2000馬力級18汽缸星型發動機。
“這到是一個很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