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專區或許有民團,但實際上,民團只能作為國家動員體系中的一部分,在面對入侵的時候,以現有的民團體系,並不能用於抵禦他國入侵!甚至不能用於守衛地方!”
言語隱晦的王庚道出了邯彰專區的一個“軟肋”。
“民團故名思議在其意在於“寓兵於民”,而邯彰民團其成在於這四字,其敗亦在於“寓兵於民”!”
““寓兵於民”只是行以動員,行以補充,而不可為戰時主力!”
“……”
“司令,邯彰民團初建時,最大失誤在於……”
在你一句我一句的暢所欲言中,管明棠則只是不住的點著頭,在聽到王庚的這句話時,管明棠將視線投向了這位有著“間諜”之罪名的民團參謀長。
“在於裁撤各地保衛團!”
裁撤各縣保衛團,這是在實施民團建設前,管明棠做出的一個決定,隨後透過每縣派駐一個加強連的方式,暫時維持地方秩序,隨後又於各地整頓警務,透過建全警務系統以維持地方治安,而非像過去依靠地方保衛團。
“保衛團的裁撤使得各地失去了常備武裝,而民團的臨時動員機制,使其軍事構成中存在一個真空,駐於專區的新一軍為國家常備軍,其沒有權力直接徵召專區之人力,而專區亦無補充其之責任……”
在王庚指出專區軍事結構的弊端時,他的眉頭突然一皺,然後有些詫異的看著面前的司令,此時他才明白司令的真正意圖。
“常備民團!”
在眾人的話聲漸漸沉寂時,管明棠直截了當的道出了自己的本意,
“現階段,專區民團最大的軟肋在於民團的臨時徵召性與國防需要相互衝突,因此,下一階段,我認為,專區有責任透過組建常備民團,完善專區的國防動員體制!”
屬於自己的武裝!
這正是管明棠召開這次會議的原因所在,相比於新一軍,在民團的框架下建立一支常備民團部隊,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武裝,而這支部隊計程車兵將全部來自受益於專區各項制度民眾組成,這無疑是最為可靠的軍事力量。
“現在專區各項工作都有有條不紊的推進中,隨著民團建設的成功,我認為有必要透過建設常備民團的方式,加強兵役建設,並使民眾適應兵役法制!”
依如過去一樣,管明棠在提及常備民團時,仍然在現有政策中尋找“理由”,尋找漏洞以為已用,而此時他所找到的漏洞則就是二十二年的透過兵役法。
“雖說二十二年兵役法得已透過,但是呢?民眾卻不知兵役與國家民族之重要,因此,為加強國防建設,有必要透過兵役宣傳,告知民眾兵役之重要性,而於此同時,專區應透過組建常備民團,以使民眾適應服役,適應將來兵役改革,同時進一步加強民團建設!”
“進一步加強民團建設!”
手裡夾著香菸,按著顴骨,看著面前的《關於邯彰專區成立常備民團通告》,喃語著這四個字,而後對邵凌遠說道。
“參謀長,每縣仿效保安團之章程,成立一常備民團,由各鄉隊、村隊徵選精壯團兵組建,常備民團內含常備、後備,兩役種比例一比五,常備役期三年,後備役期兩個月……”在唸著常備民團的組織章程時,高勝侖他看上去有些疲憊。而邵凌遠則知道他從看到這個通告後,直到到現在一刻也沒有好好休息過,但是他不想安慰他,或者勸說他。
指尖點著通告,高勝侖的心中所想到卻是十三個步兵團。
“專區所轄十二縣,每縣一團,民團司令部另設教育團,這就是十三個團,算算,差不多就是四個師了!”
第一次,高勝侖急了,深吸一口煙,他不無憂慮看著參謀長說道。
“難道,他就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