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東北軍,幾乎就不敢拼刺刀!”
雖說他的話說的一點都不客氣,可眾人卻知道他說的是事實,拼刺刀,不是嘴上說說,在中國敢拼刺刀的還沒有幾支部隊,但只要敢拼刺刀,那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就一定不弱,說刺刀是軍人之魂,這點著實不假。
“沒有刺死過人的新兵,就算平時練得再好,往往也會在關鍵時候手軟,下不了手,或者雖然趕下手,卻因為緊張而過量用力,導致刺殺動作變形,被敵人乘機殺死。對於這種東西,全世界都沒有好的辦法,只能透過實戰經驗彌補。講難聽話就是,打幾仗若是人還沒死,就練出來了,這又談何容易!”
看著身邊的同僚,如實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對很多人來說,就算面前有殺父仇人,讓他用刺刀將他活生生的刺死,估計都不一定能下得了手。一個正常人,他會本能的畏懼白刃戰,害怕見血,不敢殺人。所以,實戰時候,這種畏懼心理會導致出招猶豫,足以讓他們喪命了,所以,那天炊事班的豬跑了,我就想著,既然他們不會殺豬,那就讓戰士們幫幫他們的忙,正好也讓他們多聞聞血腥味,習慣了血腥味,真正上戰場了,殺人,和殺豬沒多大區別!”
殺人!和殺豬沒多大區別!
一句話,只讓眾人一陣沉默,雖說保衛團的二十八名軍官,過去大都是“不帶長的參謀”,可也知道王鐵梁說的是事實,不是每個人,第一次殺人時就能下得了手,更不是每個人一上來就能拼刺刀。
“其實,也沒必要那麼麻煩,團長編的刺槍術和東洋刺差不多,三防一刺,至於槍托擊是補充訓練,從開始訓練刺殺,一天他們要重複不下三四千次空刺,還有四五百次靶刺、教練刺,按訓練大綱,一個月加強訓練,加上以後每天兩個小時的補充訓練一個小時的對刺訓練,這幾個月下來,早不知重複了多少次這些簡單的刺殺動作,成為一種不假思索的下意識反應了,到戰場上也就成了下意識反應,關鍵就是平時訓練要讓所有人都達標,達到刺殺要求的快準狠。”
作為副團長,高勝侖雖說沒有制止王鐵梁的“亂來”,可這會他還是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對於王鐵梁的“聞血味”的訓練方式,他即不反對,同樣也談不上什麼支援,不過見他說的那麼自信,還是忍不住出言反對。
“即便是在日軍,他們也是重複無數次訓練,然後使之成為士兵的本能……”
“有沒有用,恐怕只有戰場上才知道!”
聽了王鐵梁的解釋之後,相比較而言,管明棠更傾向於的支援,原因非常簡單,日軍現在固然是透過不斷訓練,可在歷史上,日軍為了給新兵練膽,讓他們在戰場上不至於膽怯,更是用戰俘和平民給刺刀練膽量,讓新兵持刺刀刺殺戰俘和平民,可以說殘酷無比,目的就是為了讓士兵適應戰場上的血腥。
“與其這樣,我看,下午,在訓練場上,搞一次刺殺比賽吧!”
說笑間管明棠定下了調子,與其進行這樣的爭論,還不如進行一次刺殺比賽,或許解決不了孰優孰劣的問題,但至少自己能瞭解一下部隊的訓練情況,在前往武漢之前,或許這是自己最後一次來軍營了。
刺殺對抗訓練是兩個戰士面對面的搏殺訓練,雙方身上都穿著特製的由牛皮和鋼片護具,頭戴護頭,面部是鋼條護網,看不清對方的臉,甚至還有一副護喉,對抗雙方手持的同樣也是特製木槍,1。66米長的的訓練木槍與普通的木槍不同,木槍內嵌有一根配重鋼筋,重量近五公斤,與真槍上刺刀的重量相近,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