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2/4頁)

其實這就是老子論道,到了春秋後期。老子最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律。成為道家的創始人。在老子以前,人們對生成萬物的根源只推論到天,至於天還有沒有根源,並沒有觸及到。到了老子,開始推求天的來源,提出了道。他認為,天地萬物都由道而生。他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對於老子所說的道,歷來解說不一。

有的認為,道是精神性的本體,是脫離物質實體而獨自存在的最高原理,主張老子的道論是客觀唯心主義。有的則認為,道是宇宙處在原始狀態中的混沌未分的統一體,主張老子的道論是唯物主義。

老子認為道生成天地萬物的過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成萬物之後,又作為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而蘊涵於天地萬物自身之中,道是普遍存在的,無間不入,無所不包。

道雖存在於天地萬物之中,但它不同於可感覺的具體事物,它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是構成天地萬物共同本質的東西。所以,“道”存在於人類語言及圖文之外,心靈可以感知而無法言傳和圖示。不能靠感覺器官去體認,也難以用普通字詞去表示,只能用比喻和描述來說明它的存在。

老子,姓李,名耳,亦稱老聃,春秋時期的思想家。關於他的生平事蹟,已難以詳考。從老子的家世來看,他的先輩做過太史、太卜一類的官,在身份上接近於卿大夫,屬於貴族中上層。老子的原籍是楚國苦縣,但由於周王室太史一類的官職是世襲的,因此,老子很可能出生在洛邑。年長後,老子任周王朝的守藏室史。在這裡,他潛心於書籍之中,見聞廣博,熟悉舊的典章制度,通曉歷史,使他對人世有更深切的認識,形成深奧、玄妙的思想,成為智慧之星。

按照司馬遷的記述,老子是一位學識淵博、社會經驗豐富、精通古代禮制而又對禮持嚴肅批評態度、脾氣有些古怪的老者。他生活在周景王、周敬王時代,社會動盪,民心思變。他也許像許多正直的大臣一樣,向周王上過治國的策論,但此時的周王已沒有重振王權的偉大抱負,他們考慮的是如何除掉有不臣之心的王室異己,如何在各諸侯強國間巧妙周旋,以圖苟且偷生。老子是個智者,當他的理想無法付諸實施時,不像有些大臣那樣捲入王室的是非之爭,從而招來殺身之禍。他埋頭讀書,接待一些像孔子一樣的求學者,談遠離現實政治的哲學命題。

他綜觀歷史禍福成敗,融會各種學問,創造出自己的學說。在老子的思想學說中,“道”是他經常談論的。他認為“道”是世界萬物的根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麼,“道”是什麼東西?按他的話講是一種“視而不見”、“聽之不聞”、“博之不得”的“先天地生”、“惚兮恍兮”、“寂兮寥兮”、“不可名狀”的精神實體。“道”創生了萬物,“萬物”創生以後,還要守住“道”的精神,依“道”而行,應該順其自然。所以,人們把以他為宗的學派稱為道家學派。

老子思想中包含有樸素辯證法的因素,“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面的對立,對立面可以轉化。老子還說,“道”具有“有”和“無”兩種性質,並用生動的事例來說明“有”和“無”的關係。他說,一個杯子,因為中間是空的,才能產生盛物的作用;一間房子,也是因為它的“無”,才能產生居住的作用。由此可知,“有”之所以能給人便利,全依賴“無”發揮它的作用。只有“有”是發揮不了大用處的,惟有“有”與“無”配合才能產生大用。

老子所創的《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字,但其中

最新小說: 我這麼老實,怎麼可能毀副本呢? 騎士之光:奧特曼宇宙之旅 重生之誓要攻略年長者 我在龍珠裡學斬賽亞人 他背叛我以後又後悔了 諸天真靈道 穿書後漂亮糊咖攜手大佬炸戀綜 對別人的男寵一見鍾情 機械降神機巧少女的寶可夢之旅 四合院傻柱娶媳婦兒搬家了 雌蟲流落地球,被人類大佬寵了 lol:什麼叫科研型輔助啊 玩個遊戲世界咋變了 火影,開局就被宇智波追殺?! 武俠遊戲你拿槍? 原神:史萊姆的提瓦特之旅 總裁的七日戀人 盜墓:吾以血軀,護爾等一世安 帝王無名 大家都養寵獸,你讓寵獸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