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同意羅書記的看法,就讓王書記分管吧。我沒有意見。”
廖天明就笑了笑道:“清華,看來這個擔子還要落在你身上。我看不如這樣,有什麼事情,你們三個人商量著辦,多通氣,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關鍵還是要班子團結嘛。”
廖天明最後一句話就意味深長了。誰都知道越是不團結的時候,就越是要講團結,營造團結氛圍。廖天明本來是不能承認不團結的,他要是承認不團結就是說他這個班長乾的並不怎麼樣,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現在既然說出來了,就說明團結問題也已經讓他開始頭疼了。起碼萬重山是讓他頭疼的。
又說了一些經濟工作的事情,廖天明最後總結髮言,卻並沒有提出任何的具體措施,經濟工作會就草草結束了。
第四百九十三章 劉寶山來臨之際
第四百九十三章 劉寶山來臨之際
省委對y市班子調整的謠言又開始瘋傳了起來,起先的說法是沈建業的案子牽扯到了萬重山,萬重山恐怕是過不了關了。後來才慢慢涉及到了廖天明,說廖天明也有問題,已經引起了省委的高度關注,可能也要下來。這樣以來又形成了第一次謠言的局勢,y市沒有班子了,需要一個新班長,而這個新班長的擔子就落到了王清華的身上,於是關於王清華的謠言開始瘋狂地滋長。
起初王清華並沒有太在意,謠言就是謠言,總有一天會不攻自破的,上次的謠言不是吵的很兇嗎,說什麼萬重山已經被兩規。可隨著萬重山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這種謠言也就慢慢訊息了。有人甚至開始譴責那些傳播謠言的人,本身就是存有不良企圖。倒是狠狠地把謠言的傳播者打擊了一番。
不過這次情形似乎大有不同,廖天明和萬重山明明就穩坐釣魚臺,這種謠言就傳播開了,好像是無風起浪一樣。而市委市政府的表現也是:廖天明的市委常委會的頻次越來越低了,有時候甚至半個多月都不召開一次市委常委會,萬重山也不下企業了,而是整天呆在市政府辦公樓裡不露面也不知道在鼓搗些什麼。
而與此同時,省委組織部部長劉寶山來y市的調研卻一步步地逼近。王清華也無心顧及這二位的動向問題,整天和組織部長吳明舉、市委秘書長原子同一起策劃劉寶山同志對y市基層黨建工作的視察。
對於劉寶山的到來,王清華可以不在乎,吳明舉卻不能不上心,畢竟劉寶山是吳明舉的頂頭上司。所以這些天吳明舉有事沒事總喜歡往王清華的辦公室鑽,也不管王清華高興不高興,來了就先開始彙報各方面的工作情況,又提出一些問題,請求王清華支援。
主要還是對於幹部掛職的事情,雖然莫傑已經同意掛職分管了,可還是有些副部級幹部不願意下去,覺得那樣太掉價,不想去下面企業掛職。王清華只好一一打電話叫來談話,裡有威bi,儘量讓下去掛職。當然還有些人是削尖了腦袋想往裡面鑽,可又不適合下去。王清華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把他們打發了,最後終於把人員定了下來。可是把劉寶山調研的地點選在哪裡又成了問題。王清華就又跟吳明舉開始各方考察,儘量選一個問題少,經濟效益好的企業,最後定在康聯製藥。
康聯製藥是一家股份制企業,也算是y市的老牌企業了,發展歷史有三十多年之久,經濟效益一直非常穩定,而且員工的福利待遇不錯,最難能可貴的是,康聯製藥老總康莊有文化、有學識,也非常支援市委的決議。
接著就是選擇行進路線,只看一家企業肯定是不行的,還要多選幾家做做樣子,最後把康聯作為樣板,這樣就顯得更加真實而又隆重了。
在選擇路線的時候,王清華和吳明舉發生了一些小的分歧。王清華的意思是從沂南市的建設路走,途徑河王酒業,在那裡做一個多小時的停留,在河王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