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中國生活水平低,素食民族比肉食民族生育率高;三是中國農村大部分地區沒有電燈,早早躺下睡覺,不多生孩子才怪。
蔡元培、吳稚暉和邵元衝、張默君夫婦以及馬寅初,一行人來遊雁蕩山。蔡元培是前清翰林出身,吳稚暉是民國元老,文才口才都十分了得,邵元衝、張默君、馬寅初也非等閒之輩,無疑都是雅人。那天他們來到梯雲谷雲潭瀑,馬寅初走得熱了,愛那潭水清涼,便躍身入潭暢遊起來,蔡元培笑道:“此潭可有名稱?”生性詼諧的吳稚暉戲謔道:“洗馬潭。”
“文革”開始了,社會上出現了“破四舊”的極左行動。一天早飯後,馬寅初把家人叫到客廳,儘量以一種平靜的語氣說:“近來我一直思考一件事情,總猶豫不定,現在我決定了。今天,你們都不要出去,我們全家自己動手來破‘四舊’。這樣做,雖然可惜,也非常痛苦,但不這樣做,又有什麼辦法呢?與其讓別人燒,不如自己燒!”於是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以及馬寅初多年積累的資料被送進鍋爐。
馬寅初一直堅持洗冷水澡,他在北大演講,大講自己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冷水浴的樂趣,甚至在火車上也必須弄桶水來沖涼,“涼水一激,汗毛孔裡的泥垢就出來了。”
馬寅初的兒子馬本初說,馬寅初1961年以80高齡回故鄉城嵊縣視察,因洗冷水澡而患上肺炎,才終止了這一習慣。
北大當年的學生回憶入學時,聆聽馬寅初校長講話時的情形,他們的感覺是“有一股撲面而來的熱情和不加修飾的真率”。而他們看見馬校長,第一個印象是,“身體出奇地棒,當時他年已古稀,雖然鶴髮稀疏,卻有紅潤的童顏。他仍常常在假日到西山去爬山,還常年堅持洗冷水澡,在北京冬天那寒風刺骨的河岸上,老人家光著身子往冷水裡跳”。
【兄弟】
馬寅初喜歡以“兄弟”自稱,而且,不分場合,也不論物件的年齡大小、職位高低,一概如此。1951年,已過古稀之年的馬寅初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在北大師生歡迎馬寅初的大會上,馬對北大師生說:“兄弟很榮幸來到北大做校長。兄弟要和大家提出三個挑戰:第一,兄弟要學俄文。……第二,兄弟要騎馬、爬山。……第三,兄弟冬天洗涼水澡。”
1951,在北京大學的民主廣場舉行校長馬寅初就職典禮,場面莊重熱烈,馬寅初在致辭中仍然自稱“兄弟”,他說:“‘兄弟’既受政府任命我就依照政府意旨做事,希望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努力完成我們的任務。”
馬寅初在北大演講,常對學生自稱“兄弟我”。73歲那年,他講話的第一句話經常是:“兄弟今年七十三歲……”
每逢北大開全校大會時,馬寅初總是笑容可掬,用他那濃濃的江浙音,講上幾句“兄弟我,代表北京大學……”之類的開幕詞。然後,他便開啟隨身攜帶的小馬紮,打橫坐在報告人的身邊,同全校師生在一起認真聽講。
在馬寅初主政北京大學期間,每年除夕都在大膳廳舉行全校新年團拜會。新年鐘聲一響,馬寅初準時出現在全校師生面前,或因興致佳好,或因酒後微醺,總是紅光滿面,必以“兄弟”自稱,向全校師生祝賀新年。
【演講】
馬寅初一講話便愛跑題。北大開學生運動會,學生們都希望馬寅初到會,一般他都會準時來,如果要請他講話,他總是要推辭,除非預先為他準備好講稿,他才會照本宣科念一念。馬寅初深知自己興之所致時有離稿發揮的習慣,因此特別囑咐要為他代擬講話稿,要大字書寫,要用“你們大學生”,不能用“我們大學生”,他說“我到時只管照本宣科好了”。說是這麼說,到時只要他有感悟就會信口說來無拘無束,這時起草人會驚呼“糟了,糟了”,但北大學生全都不以為意,笑聲不斷,為馬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