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自強不息,為了產業格局,為了經濟發展,當然也為了一些個人,一些組織的成敗與功績,這種規模的發展,這種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唯有面對。
這也是三溪論證報告中最耐人尋味的一個結論——
【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
三溪的結論不是一個單純而又絕對的“好“,而是相對的”好”。
而與三溪相比,北漠無疑要絕對很多很多了,就是他媽的好,否則呢?把全國的錢都給賈天芸?讓她在全國所有沙漠和高海拔地區裝上太陽能板麼?
在北漠,超臨界,自動化這些概念通通要完全實現。
張逸夫掃視著報告,突然又發現了一些耐人尋味的地方,在不怎麼重要的地方,報告中提到了電力改革方面的內容,提出了將來成立北漠發電集團的內容,當然也只是一筆帶過,並未深談。
體制的事,始終不是張逸夫去思考的,因為思考了也無法改變,他沒本事創造或者改變體制,唯有去利用體制。
但對有些人而言,他們或許是有這個能力的。
電力改革也喊了很多年了,算算時間,其實距離發電集團的出現,也快了。
這一點,賈家姐弟應該比誰都清楚。
賈巒松畢業就來這裡,難道沒有什麼其它想法麼?
張逸夫晃了晃腦袋,這又是自己不該操心的事情了,哄好這對姐弟,為自己的將來擠出那麼一絲空間才是他要做的。
確實,搞籌建這件事很多地方已經不用他操心了,關於專案的框架設想啟委會早已下了定論。
作為未來“西電東送”北通道中最重要的一環,北漠總共計劃建設十臺60萬千瓦機組,分為五期建設投產,點對網直送薊京。如果這麼算下來,總共600萬的裝機容量,是可以成為世界容量第一的火電廠的,但600萬全部擴建完畢,恐怕是十幾年以後的事情了,各期工程並不一定是無縫連結的,也許供應過剩,就會緩上幾年。因此十年內的目標是完成三期工程,使裝機量達到480萬,這也幾乎是現代火電廠的極限了,容量將剛好超越張逸夫此前去過的日本鹿島火電廠。
在北漠這個地方下這麼大力,也是有原因的。這裡的地理位置簡直就是為煤電準備的,臨近黃河取水口,距離蒙中大型煤礦僅50KM,同時也與薊京不近不遠,這樣一座大型火電廠定在這裡,不僅具有完備的生產意義,更具有相當的政治意義。(未完待續……)
461 都是臨危受命
先前薊京的主要電力靠冀省供應,重工業設施也都集中在冀省,這在將來會慢慢凸顯出一些影響,最直觀的莫過於空氣狀況與環境汙染。
倒不是說不能讓薊京人民呼吸有汙染的空氣,主要是丟面子。
不管是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奧運會,還是APEC之類的國際會議,外國人過來看不見藍天,這都會讓最好面子的國家覺得丟了面子。
張逸夫最清楚,在將來這些最重要的時刻,冀省的大部分工業企業將會被暫時叫停,部分停產,只為保首都一片藍天,屆時也會殃及到電廠,北漠將成為首都供電主力中的主力。
因此其容量和安全穩定性,都會有很高的要求。
這也就出現了另一件有趣的事。
很多人會認為,越大的工程油水越多,貓膩越多,其實完全是反著的,越大的工程越不敢貓膩,其中的政治意義太過重大,你敢玩砸了,所有人都會治你。因此三溪工程,純論壩體建設施工以及電力建設方面,幾乎可以認為是有史以來最乾淨的工程了,沒人敢揩油。而三溪工程那看似規模巨大的耗資,其實相當多都是撥給地方政府用於移民安置的,至於這筆錢最終有多少真正落到了原住民手裡,這就是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