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最大程度保障了每一個秦軍吃飽穿暖,是絕不會缺少糧食的。
至於襲擾秦軍糧道,秦國正是擔心這一點,才派出呂不韋親自坐鎮屯留。
同時,八玲瓏也一同坐鎮屯留,作為八玲瓏之中的主導者,將軍壁對於屯留一地的熟悉程度甚至超過了許多當地百姓,與呂不韋一同制定了數條運輸路線,以及對屯留大營防禦的加固。
此外,輜重營的主將,名為馬興。
馬興者,趙馬服君趙奢之後。
長平之戰後,趙孝成王雖然履行諾言沒有追究趙括親族,但馬服君這一支趙氏族人卻為趙孝成王所不喜,亦為趙人深恨之。
故而這一支趙氏族人分出了部分族人秘密逃入秦國,自稱馬氏。馬興屢立戰功,雖是昔日挫敗秦國之馬服君趙奢後人,卻也為嬴政所重用。
滅趙之戰,馬興作為深諳趙國地形之人,主動請命擔任輜重營主將,運輸路線上何處兇險何處可設伏,馬興也是瞭若指掌,趙軍要襲擾秦軍的糧道絕非易事。
而若是秦軍糧道在這種情況下依舊為趙軍所斷,那便該輪到公輸家的蝠翼出場了。
公輸家建造的蝠翼,不僅可以用於偵查,也可以用於運輸糧草。雖然能夠運輸的數量並不多,但也可以在糧道被斷的情況下解決秦軍的燃眉之急。
可以說秦軍已經為了對付李牧,已經想到了一切不利情況下的破局之法。
不過,不同於王齮和王翦兩路大軍的步步為營,最後一路大軍則是疾馳而行。
晉陽城外,作為太原郡尉的羋顛在城外,頗有些羨慕地看了一眼休整了一日便繼續行軍的秦軍,心中生出了一絲羨慕。
三路秦軍之中,最後的一路北路大軍,是由張機率領,北上太原郡,自晉陽繼續北上,而後長驅直入代地!
張機麾下這一路大軍主要以騎軍為主,六萬步卒,四萬騎卒,三千羽林騎也隨軍出動。
而且如今的秦軍騎兵,是已經配備了張機提出的高橋馬鞍、馬蹄鐵和雙馬鐙的精騎。
秦軍的騎卒,隴西郡、北地郡和上郡子弟最多,兩地草場遍佈,盛產良馬,還有不少歸化的草原胡族,擅長騎射。
秦軍取其中佼佼者,訓練出了兩萬龍虎騎兵,此次也被編入了張機麾下的四萬騎卒之中,再輔以這馬中三寶,就連羌族出身、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羌瘣都感慨這樣的騎兵絕不會遜色於草原胡騎。
有此騎軍,張機才敢長驅直入代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