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秦國一眾文武重臣對伐魏還是伐燕,亦或是兩國同時征伐這件事吵得熱火朝天。
不過一項大方針已然確定,那就是無論如何抉擇,伐燕已經成了必然之事。
只不過區別是單獨伐燕,還是他同時伐燕滅魏。
但無論最終如何抉擇,有些部署都是不變的。
首先秦軍主力進駐趙國歇馬整頓,震懾地方的同時提前為伐燕做準備。
而與此同時,燕國的通傳符節已然於燕國使者先一步提前抵達了咸陽。
符節是使者的象徵,通常會提前送至即將出使的國家交予駐此的本國使者,而後由其告知被出使國有本國使者即將來訪一事,最後使者再手持旌節與印信作為平整,由邊境進入他國境內。
而這一次出使秦國的使者,倒是呂不韋的一位老朋友。
“蔡烏?”
“呵呵,他倒是還敢來秦國。”
呂不韋的眼中罕見地瀰漫著一絲殺意。
秦莊襄王二年的時候,蒙驁接連攻取趙國三十七城,而後與趙國簽訂和約,並將目光投向魏國。
為了讓趙國不會在秦國攻打魏國的時候插手,作為相邦的呂不韋便挑唆趙國與燕國之間的矛盾,並派遣戰功累累的將軍井忌,去趙國擔任將軍,率領趙國軍隊攻打燕國,並攻下了兩座城池。
而後蔡烏受燕王喜的要求,以符藏於股、以璧藏於胠,偷越趙國邊境,進入秦國面見呂不韋,用河間十城來賄賂秦國,請求秦國罷兵,召回將軍井忌。
彼時蒙驁已經奪取了魏國的高都和汲城,便應允蔡烏,勸趙國不再繼續攻打燕國。將軍井忌隨即被趙國驅逐,並且在放井忌進入秦境後將其半道劫殺,燕國的禍端就此解除,但卻沒有交出許諾的河間十城。
也就是說秦國停止了對燕國的征伐,卻什麼也沒得到,還損失了一位戰功累累的將軍!
這對呂不韋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遠比昔日張儀欺楚性質還要惡劣。
張儀欺楚,最多也就是騙楚國退兵。蔡烏欺騙秦國,秦國不僅自身退兵,還勸退了趙國,順便送了趙國兩座燕國的城池,又死了一位戰功赫赫的將軍。
不過蔡烏顯然也知道呂不韋恨他,故而一路上放緩速度,沿途大張旗鼓,攪得所有人都知道他出使秦國,試圖依靠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規矩束縛住呂不韋。
但也不得不說,蔡烏此人在外交上手段非凡,自然是有幾分真材實料的,倒是的確拿捏住了呂不韋的心理。
若是昔日的大秦相邦、文信侯呂不韋,也許會不顧汙名殺了蔡烏以洩憤,而如今的呂不韋做不到。
如今的呂不韋不僅僅是大秦的右丞相和陽翟侯,還是雜家的開山之祖,撰《呂氏春秋》,自成一派之人,即便是後世王朝的史家厭惡秦國,也得畢恭畢敬地在史書上稱呂不韋一聲“呂子”,所以呂不韋實在是沒必要去犧牲自己的名望去換一時痛快,他本人也不捨得。
當然,蔡烏也沒有因此而得意忘形,故意撩撥呂不韋的虎威,而是在進入咸陽後沒有第一時間前往館驛休息,而是繞道去了一趟咸陽的衛尉府,帶著禮物拜會張機。
衛尉府大門外,無雙鬼那鐵塔般的身軀立於大門前,看著在他面前猶如稚子般的燕國使者,默不作聲。
燕國使團一行人看著無雙鬼那一丈多高的身軀,忍不住嚥了一口唾沫,頓時有些戰戰兢兢。
但蔡烏看著面無表情的無雙鬼,還是向前邁了一步,遞出了自己的名刺。
先前無雙鬼只是暫時借調給百戰穿甲兵罷了,學得差不多了張機就讓無雙鬼回來了。
張機身為洛南君,總要給自己招收些門客充充門面的。
騰是張機家臣裡的頭號將軍,無雙鬼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