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則含笑旁觀,朱逸則好奇地詢問:“父皇,厚照有何變化。”
朱元璋看著朱厚照的笑容,眼中閃過一絲理解:“逸兒,你是否覺得我過於嚴厲。”
朱逸坦誠回答:“是的。”
朱元璋感慨道:“這個小子,看來我確實忽視了他的內心世界。
瞧他現在的笑容,標兒、棣兒,甚至是你們,都不曾有過。”
朱逸贊同道:“父皇,厚照的快樂確實與眾不同。
或許我們該給他更多自由。”
他提及朱厚照之前不願去應天府修煉之事,試探朱元璋的態度。
朱元璋沉思片刻,問道:“是他在背後和你說了些什麼。”
朱逸微怔,隨即答道:“父皇洞察一切。”
他明白朱元璋的決心:“父皇,他的快樂不能僅限於此,他需要明白,修煉不僅是他的選擇,更是責任。”
面對朱元璋的堅持,朱逸雖心中無奈,但仍只能接受這個決定,望著興高采烈的朱厚照,他只能輕輕嘆了口氣。
此刻,明宣宗一臉激動地向眾人宣告:“先帝朱元璋。”
“今日,我方領悟到先帝的英明與勇猛。”
“若非他的智慧,大明的六部猶如懸在我心口的利刃,讓我夜不能寐。”
他坦誠道。
朱元璋則輕輕揮了揮手:“你小子就是欠缺決斷。”
“既然能在應州戰役中大獲全勝,逼得蒙古小王子退避北方,”他略帶調侃,“為何不直接以軍威震懾那些不服從的人呢?你的軍事掌控力並不差。”
然而,朱厚照對此卻感到困惑:“父皇,這……怎麼做到。”
朱逸在一旁適時插話:“陛下。”
他解釋道:“作為天子,怎能親征六部?國家穩定需各部門各司其職,即使意見不合,也是透過朝議解決。
父皇,動輒殺戮,恐怕不利於長久統治。”
朱元璋爽朗笑道:“想多了,朱厚照。”
他轉而問道:“你是否願意隨我前往應天府修煉。”
“我能拒絕嗎。”
他反問道。
“不能。”
朱元璋毫不客氣,“無需多問,我這就準備出發。”
朱厚照雖心中不捨,但也明白無法違抗先帝的意願。
只是,大明的未來,誰來守護?
似乎洞察了他的憂慮,朱元璋寬慰道:“你只管安心隨我回應天府,大明這邊,自有解決之道。”
他又補充道:“如今國泰民安,百姓豐衣足食。
若你再敢假借皇權之名欺壓良家女子,定斬不饒。”
朱厚照聽後,連忙點頭稱是:“是,先帝教誨,孩兒銘記在心。”
蒙古的北疆威脅已解除,達延汗的慘敗聲猶在耳邊。
朝堂之上,朱元璋的鐵腕手段令人心驚,就連朱逸也暗自擔憂,這樣的局面能否持久。
於是,朱逸私下找到朱元璋,提出了革新選才制度的建議。
朱元璋聞言,頓時來了興致:“逸兒,何出此策。”
他好奇地詢問。
朱逸深沉地說:“父皇,王朝末期常陷於混亂和腐敗,原因在於皇帝過於仁慈,懲處過輕。
治理天下,豈能僅靠殺伐。”
他懇切地提醒。
朱元璋贊同地點點頭,表示會認真考慮,鼓勵朱逸繼續闡述他的見解。
隨後,朱逸指出,王朝後期,寒門子弟晉升困難,易滋生社會矛盾。
然而,在這繁雜的官場糾葛中,貪腐猶如瘟疫般肆虐,民間的土地兼併現象愈發嚴重,百姓的生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