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樣,神采奕奕、昂首闊步、滿面春風的幾乎沒有,所以,當我們入院登記的時候,前臺的老護士奇怪地看著我,問:你到預產期了嗎?
我們趕緊給解釋說到了到了,因為羊水不足所以要人工催產。門口接待老護士聽了直點頭,說有這種情況,但是不多,說要不是事先接到醫生的電話,還真不相信你是來生孩子的,看你一點疼痛感覺都沒有。
進了產房,就有護士迎出來,笑嘻嘻地問:“where is my lady?” (我的女士在哪裡呀)
我也是笑嘻嘻的,所以大家都笑嘻嘻的,一派輕鬆。護士給掛了催產素,我就睡著了,一夜下來,凌晨十分陣痛加劇,護士給注射了止痛藥,又過了一個小時,寶寶就來啦!感覺寶寶來的時候,我趕緊招呼護士,緊接著一陣腳步聲,七八個醫生護士衝進產房,大家一陣手忙腳亂,七手八腳一忙乎,感覺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就聽到我家老二就哇哇大哭的聲音了。
大家一陣歡呼,又一陣忙亂:給寶寶清理,為我縫合傷口,打電話叫餐廳送食品,更換床單,清理衛生,一會兒就收拾停當。整個過程我頭腦清楚地看在眼力,還忙裡偷閒跟醫生說話,問胎盤是否還出來?並要求看一看胎盤。
等一切就緒,抱過老二來看,真不敢相信又有了一個漂亮寶寶。
在美國生了兩個孩子,使我有機會經歷了兩次驚喜,也有機會了解在美國生孩子的種種過程和細節,瞭解美國醫院裡的管理程式,接觸更多的醫生和護士。
產科的護士一般都是八小時一班,產房的護士一人負責一個產婦,病房的護士則兩人一班,一個護士,一個護工。
產科護士幾乎包攬產婦所有清潔護理工作,同時還為新生兒提供護理餵養服務。產婦住院期間,有沒有親屬陪同其實關係都不大,因為,有關產婦和新生兒的所有護理和餵養工作,都有護士負責,這些工作包括給產婦更換衛生用品,擦洗身體等,也包括給新生兒餵奶和更換尿布。
第一次生孩子的時候,生完被送往病房,躺在床上還不便動的時候,我所有的衛生清潔工作都是由護士們完成的。起初我想自己動手的,但是,被我的護士制止了,她說:“你不要動,這些事情由我們來做。” 說著就手腳麻利地為我擦洗。那個護士叫馬麗蓮,她是一個持有碩士學位的高階護士,長得人高馬大,卻少有的和藹耐心,她擁有很高的護理技巧,善於處理各種緊急情況,就是她最早發現我的出血異常,及時報告醫生,使我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還記得我因出血需要手術的時候,術前醫生需要進行檢查確定病情,那時我剛生孩子幾個小時,胳膊腿都無法動,別說進行產科檢查了,真的比生孩子還痛,我疼得直哆嗦,馬麗蓮趕緊拉著我的手安慰我,我對她說:“很痛苦。” 她點頭,流淚從她灰蘭色的眼睛裡流下來。
難怪有的女朋友告訴我說,生完孩子住在醫院裡真好,什麼都不用自己做,連奶孩子換尿布護士都包了,有的醫院還為產婦提供熱水理療,讓產婦們能夠在產後幾天儘量地舒適一點,以便儘早恢復健康。
在美國生了兩個孩子,住了兩次醫院,接觸了很多護士,護士們雖然有年齡的差異,膚色的不同,職業生涯的長短,但是,論及她們的服務,其規範化、職業道德和責任感,則沒有多大差異。
接觸的護士中年紀最大的已經七十二歲了,那是我生二女兒時遇到的護士,她叫安妮,是個白髮蒼蒼祖母級的護士。安妮在這所醫院已經工作十八年,真正一個老護士。老護士們一般都願意值夜班,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