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樊子蓋;那西京就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了;即便樊子蓋的背後是聖主;但在改革和保守激烈碰撞;兩京衝突劇烈之際;誰敢保證聖主和中樞不會背信棄義;恩將仇報?
門下省的給事郎趙長文認為;東都必須由越王楊侗下達“出兵”請求才具備律法效力;原因很簡單;在東都留守這一塊越王楊侗最大;無可爭議;樊子蓋根本代替不了越王楊侗;就像西京留守衛文升一樣;衛文升也不能凌駕於代王楊侑之上;否則就是僭越;就違背了禮法律法。
給事郎在門下省僅次於黃門侍郎;出身於隴西趙氏的趙長文留守西京;全權代表門下省;權力很大。趙長文在前面“大旗”一舉;後面一大幫關隴本土權貴都“跟”了上來。關中韋氏的殿內少監韋圓成;關中杜氏的持書侍御史杜淹;關中蘇氏的鴻臚少卿蘇夔都紛紛附和。蘇夔是中樞宰執納言蘇威的兒子;在西京的影響力非常大。
秘書省的少監袁充則持反對意見。他也不好直接說越王楊侗是傀儡;也不能說楊恭仁和樊子蓋針鋒相對;只能質疑趙長文;如果東都被叛軍四面圍攻;岌岌可危了;西京依舊冷眼旁觀;視若無睹;任由東都失陷了都不出兵救援;後果是什麼?西京如何逃脫罪責?到那時西京還能以“越王始終沒有要求出兵支援”做為自己脫罪的理由?
袁充是殿內省的副長官;江左舊臣;出自江左“王、謝、袁、蕭”四大僑姓豪門之一;代表了聖主和改革勢力;但江左人在西京本來就勢單力薄;再加上聖主東征期間又帶走了大部分絕對忠誠和支援他的江左籍軍政大臣;導致江左人在西京基本上失去了話語權。好在山東人在西京的勢力還不小;關鍵時刻雙方結盟;互為聲援;共抗對手。
刑部侍郎、梁國公蕭造出自江左豪門蕭氏;皇親國戚;理所當然與袁充同心協力;堅決支援袁充的意見。
兵部侍郎明雅出自河北世家;尚書右司郎盧楚出自山東五大豪門之一的涿郡盧氏;內史舍人郭文懿出自太原世家;秘書丞崔民令出自山東五大豪門之一的博陵崔氏;京兆內史李長雅出自山東五大豪門之一的趙郡李氏遼東房;五位中樞大員也立場鮮明地認為;只要東都請求西京“出兵”支援;不論是越王楊侗的決策;還是東都留守樊子蓋的決策;西京都應該義無反顧的出兵東都。
還有一些勢力則保持中立。出自宗室的有司謁者楊則是楊恭仁的堂弟;他就始終保持沉默;一言不發。
太常丞元善達;衛尉少卿宇文儒童;一個虜姓豪門;一個虜姓新貴;也是沉默是金。
司農少卿獨孤機是皇親國戚;也是武川一系的核心人物;在出兵支援東都已成定局的情況下;他完全沒必要介入到關隴本土勢力和江左、山東人的衝突中。
司隸大夫裴操之出自河東豪門裴氏;他完全支援袁充的意見;但在西京這種政治氛圍中;公開支援改革派必然會與關隴本土勢力發生衝突;很多時候謹慎的保持沉默也是一種必要的策略。
。。。
第四百八十章 西北人的窘境
沉默實際上就是變相的支援;而太多勢力保持沉默;使得這場辯論的結果漸漸明朗化。
西京留守衛文升出自中原世家;他代表的是聖主和改革派的利益;又是西京的實權人物;關鍵時刻他毫不猶豫地支援袁充的意見;使得這場爭辯呈現出了一邊倒的趨勢。
代王楊侑擁有最後決策權。代表他的王府長史韋節看到形勢已經明朗;再加上隨著韋津的到來過去很多看不見的東西漸漸浮出水面;而東都那邊的形勢隨著齊王楊喃兵臨通濟渠;其走勢也逐漸清晰;原先所預想的把這場軍事政變演進成皇統大戰的難度已越來越大;於是韋節當機立斷;代表代王楊侑做出最後決策;只要東都向西京提出“出兵”請求;則西京必定出兵東進;支援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