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身體好,經常1年能拿到14個月的薪金。
沈萊舟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天只到店堂裡來一次,一來就站在賬房先生的櫃檯旁,向四周望去,整個店看得清清楚楚。他個子不高,但就那麼一站不怒自威,整個店裡安安靜靜。只聽他問賬房先生:今天生意怎樣?賬房先生一五一十報給他聽。如果生意很好,他便會講:嗯、嗯,不錯,關照下去,今天晚上加個菜。
說來也是,我剛進店時生意好得不得了,絨線一上櫃就賣個淨光,一來是租界畸型繁華;二來是老百姓怕貨幣貶值不值錢,老百姓買絨線,就是買軟黃金,也是為了保值。於是我們幾乎天天晚上都加菜……但是到了年底,太平洋戰爭一打,日本人進了租界,裕民廠關門,生意一落千丈。
1942年初春的一個早晨,恆源祥來了幾個身著便裝的日本人,翻譯官介紹說為首的矮個子是日本國駐華的所謂“公使”叫田###。田###先生很客氣,他咿哩哇啦說了一通,經過翻譯,大夥兒才曉得他是來找沈萊舟的,想請沈萊舟出面擔任“全國商業統制總會毛統會”的會長。負責店面的周紅喻連忙出面擋駕,說是沈萊舟不在店裡,他身體不好到醫院看病去了……田###公使陰森森地一笑,用流利的漢語說了起來:那沒關係,劉備求見諸葛孔明還要三顧茅廬,我還會來的。說罷揚長而去……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圓夢 4(3)
前已說過,日本人進駐租界以後將18種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列為統制物資,“禁止移動和使用”,結果百業凋蔽、民怨沸騰。為了更好地使上海巨大的生產力為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戰爭所用,經過汪精衛親自與日本人協商,決定成立“物資統制審議委員會”,作為全國物資統制的最高決策機關,由汪偽政府的所謂上海市長周佛海任委員長。然後由日偽雙方指派中國工商界頭面人物組成“全國商業統制總會”,下設“米統會”、“棉統會”、“粉麥(麵粉小麥)統會”、 “油糧統會”、“毛(羊毛絨線)統會”、“日用品統會”等機構,負責各個行業物資的收購調配及生產業務。比如羊毛絨線,由“毛統會”分配額度,然後各廠各店到指定地點用外匯黃金去購買羊毛或絨線,然後用作生產或到商店銷售。這樣一則可以使工廠開工、商店開門,保持上海這座大都市表面上的繁華;二則日本人將這些物資的流向瞭解得清清楚楚,不讓它們落入蔣介石政府以及八路軍新四軍的手裡;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日本人藉此機會蒐括藏匿在中國工商界私人手中寶貴的外匯與黃金。真可謂一箭三雕,何其毒也!
被日本人看中,希望他們出任各行業“統制會”會長的都是上海灘各方面的頭面人物,如周作民、唐壽民、袁履登、聞蘭亭、林康候、吳震修等,這些人抗戰勝利後大多數被當作漢奸由國民黨當局關押。而沈萊舟從1935年起就已擔任上海毛絨線同業分會主任委員,會員有28家,囊括了上海主要的絨線字號。日本人找上沈萊舟也是順章成理的事了。
其實沈萊舟為了辦裕民廠,曾經到日本考察過,對日本人的裝置和辦事效益還是頗為讚賞的。他的買一包絨線送一副竹針的促銷方法也是從日本人那裡學來的。但是他對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深惡痛絕,對日本鬼子殘殺中國老百姓的滔天罪行更是無比憎恨。他抱定一個宗旨:決不和日本人合作,決不當日本人的傀儡。但現在日本人找上門來了,又該怎麼辦呢?
沈萊舟焦急萬分,連夜將一些至親的好友找來商量,其中就有吳穎蓀。其間,有人這麼勸沈萊舟:“人在房簷下,不能不低頭。與其讓一個什麼也不懂的人來做絨線業的‘統制會’長,倒還不如由先生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