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頁)

還有《新潮》、《國民》、《每週評論》等重要刊物,作為《新青年》的外圍,對五四新文化運動也都產生過重大影響。《新潮》月刊是新潮社主辦的刊物。新潮社成立於1918年秋,以“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為口號,響應《新青年》發動的新文化運動,新潮社的發起人主要是北大的學生,羅家倫、傅斯年、徐彥之、康白情、顧頡剛、李小峰、譚平山、楊振聲、俞平伯、毛子水、張崧年、何思源、孫伏園、朱自清、馮友蘭、成舍我、高君宇等風雲人物都是它的成員。北大每月撥出2000元作《新潮》的經費,李大釗還在紅樓一層圖書館給騰出一間房子。1919年1月,《新潮》創刊,以歐洲“文藝復興”相標榜,與《新青年》相呼應,鼓吹文學革命和倫理革命,反對封建倫理道德,提倡個性解放和婦女解放。其文章以白話新體為主,使用新式標點。《新潮》一出,便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其第1卷第1期發行不到一月,就接連三版達10000多份,以後各期也多在15000份左右。新潮社還出版有《新潮叢書》。新潮社和《新潮》雜誌在各大中學校中深受學生歡迎,浙江杭州師範學生施存統甚至也模仿辦起《浙江新潮》,同樣掀起了新舊鬥爭的大波瀾。

。 想看書來

1。“老大中華末了的代表”——辜鴻銘(1)

辜鴻銘可謂蔡元培掌校北大後請到的一個大牌明星。他的同事周作人對之曾做過這樣的描述:“北大頂古怪的人物,恐怕眾口一詞地要推辜鴻銘了吧。他是福建閩南人,大概先代是華僑吧,他的母親是西洋人,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頭上一撮黃頭髮,卻編了一條小辮子,冬天穿棗紅寧綢的長袖方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說在民國十年前後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時代,馬路上遇見這樣一位小城市裡華裝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不免要張大了眼睛看得出神的吧。尤其妙的是那黃包車的車伕,不知從哪裡鄉下去特地找了來的,或者是徐州辮子兵的餘留亦未可知,也是一個背拖大辮子的漢子,同課堂上的主人正好是一對。他在紅樓的大門外坐在車兜上等著,也不失為車伕隊中一個特出的人物。”

辜鴻銘何許人也?又為什麼會如此有趣和怪異?據說辜鴻銘名頭最響的時候,連外國人都慨嘆說:“到北京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辜鴻銘簡直成了中國的一個標籤。

辜鴻銘(1856—1928),祖籍福建廈門,1857年7月18日生於馬來半島西北的檳榔嶼一個英國人的橡膠園內。他初名湯生,取字鴻銘,以字行,別號很多,先有“慵人”,後有“漢濱讀易者”,晚年署“讀易老人”,據說還自號“東西南北老人”,取意於自己生在南方的檳榔嶼,學在西方的英、法等國,結婚於東方的日本,居住於北方的北京(一說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住在北洋)。早年,辜鴻銘祖輩由中國福建遷居南洋,積累下豐厚的財產和聲望。父親辜紫雲做英國人橡膠園總管,既操流利的閩南話,又能講英語、馬來語。他的母親則是金髮碧眼的西洋人,講英語和葡萄牙語。耳濡目染,辜鴻銘自幼就對多種語言有著出奇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沒有子女的橡膠園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歡他,將他收為義子,指導他閱讀莎士比亞、培根等人的作品。

10歲那年,辜鴻銘隨養父布朗前往英國讀書。布朗先生對他說:“你可知道,你的祖國已被放在砧板上,惡狠狠的侵略者正揮起屠刀,準備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學通中西,擔起富國治國的責任……”臨行,他的父親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誡他說:“不論你走到哪裡,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到英國之後,辜鴻銘從西方最經典的文學名著入手,以最樸拙的讀、背方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

最新小說: 網遊:一刀劈死神 網遊:神秘玩家 航海玫瑰 全民永夜:只有我能看到彈幕提示 網遊:我靠遊戲幣就能變強 九幽生死簿 海上求生,普通的我竟然成了強者 別人玩遊戲,我修仙 無職法師 網遊之止戈三國 海島求生,從每日情報開始 無限流:漂亮NPC只想完成任務 戶外見聞錄 星啟:餘生與你的宿命之旅 電競之巔峰榮耀 海賊王之冰霜王座 海賊的航海 王者:從第一下飯主播到全能之神 開局朱八模板,打遍NBA無敵手 網遊:我有可成長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