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戰爭依然在進行著,曾經的歐洲大陸強國,法蘭西在短短一個月中滅亡了,再次崛起的德國幾乎佔領了整個西歐、中歐,縱觀整個歐洲大陸,要麼被德國佔領,要麼是德國的盟友或者友好邦國,德國統治著整個歐洲大陸。
獲得大陸勝利的德國依然在對英國實施著轟炸,在大西洋上,越來越多的德國潛艇從海底出擊,擊沉一艘又一艘英國商船。但英國依然在堅持。
戰爭、死亡、毀滅似乎在這一年構成了一首協奏曲,一首元旦的交響樂,在這個世界上演奏著,當歐洲舊大陸被戰爭的煙雲籠罩著的時候,在美國人繼續觀望著的時候,在亞洲,戰爭的陰雲,似乎同樣在亞洲的上空籠罩著。
“中英第三次外交談判破裂!”
“緬北未定國界風雲再起!”
“軍事代表團應邀訪問德國!”
元旦剛過,一條條新聞不斷的在中國的南北大地上引起截然不同的反響,而相應的對於國人而言,這些新聞所引發的外交劇變,似乎是中國躍居為“重要國家”的一種體現。
十年前,或許沒有任何一箇中國人可以意料到,現在中國的國際地位竟然如此的“高漲”,似乎在一夜之間,中國不僅成為一個“重要國家”,更成為了一個強國。
在這一年元旦,中國的鋼鐵產量第一次超過1500萬噸。中國製造了l5。8萬噸成套機械裝置,中國製造t27。5萬輛汽車以及5000臺重型拖拉機,中國製造了78。5萬噸商船……一個個數字,而在這一年,中國的工業生產總值超過400億法幣,首次突破國民生產值之半,一個個數字,無不意味著一個現實——中國已經初步成為一個工業國家。
在某種程度上,而這些意味著工業變革的數字,就像是一個國家的肌肉與骨骼一般,為這個國家注入了底氣,使得這個國家可以在關鍵時刻,用外交上的強烈,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就像與英屬緬甸的領土爭端,儘管持續數月的領土危機並沒有影響到中國對英國的貿易,但是領土危機卻直接導致中國的外交發生了變化。
“我們將同德國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在南京的新年宴會上,作為國民政府委員長的蔣介石首先表明了他的態度,在對德**事顧問團、德國經濟顧問團以及德國專家組的致辭中,他的敬酒詞在南京的外交界引起了轟動,也就是在這一天剛過,南京外交界的外交官們突然得到一個訊息——應德**方的邀請,中**事代表團將訪問德國。
軍事代表團的訪問,並不足以為奇,畢竟中德兩國的軍事合作已經持續多年,但真正讓人好奇或者說關注的的卻是以外長王寵惠一行的訪問,這意味著什麼呢?
“這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倒向德國的懷抱,成為德國有盟國!”
在南京的美國領事館內,卡爾爵士,這位英國駐華大使用略微感嘆的口氣,看著詹森大使不無認真的說道。
“我們可以想見,一但中國成為德國的盟國,那麼無疑將意味著亞洲將再一次陷入戰亂之中,屆時中國人不僅將染指東南亞,甚至菲律賓、印度,都將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
作為英國駐華大使,卡爾非常清楚自己所面對的現實,他所面對的現實是——英國不可能給予他任何實質性的外交支援,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大英帝國的餘威,但偏偏現在的問題是,中國人對英國並沒有多少好感,尤其是那位委員長,甚至根據他所收集的資訊來看,蔣介石對於英國從來就沒有任何好感,更多的卻是不滿,更是多次在公開或者半公開的場合稱英國為是老牌帝國主義,第一個特點是狡猾,第二個特點是自私,第三個特點是專門把壓迫和剝削別的民族作為英國的外交政策。
可以說對英國可謂是飽含敵意,在這種情況下,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