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總長的何應欽長鬆了一口氣,現在華北的局勢並不容樂觀,儘管**在華北投入了多個集團軍數十萬人,但日軍同樣投入了二十萬人,並且還有進一步增援的趨勢,從宋哲元違命失去先機開始,**在華北實際上已經沒有了任何機會。
“半年那”
白崇禧感嘆的說了一句,然後將視線投向委員長。
“這半年,就只能靠第十六集團軍的弟兄們用命去堆了”
在說話時,白崇禧的視線一直都盯著委員長,顯然是一副意有所指的樣子,如果不把新一軍調到上海,邯彰就擁有差不多四十萬軍隊,而現在呢?新一軍卻已經被調到了上海。
而更為重要的是以白崇禧對委員長的瞭解,甚至出於一個軍人的常識,在明知華北已無任何可為之餘地,平漢路作戰隨時都有可能失敗的前提下,委員長很有可能會接受管明棠的建議,把華北的近五十萬軍隊撤往山西,以保山西無慮,從而與邯彰的第十六集團軍形成對華北日軍的犄角之勢,而這同樣也意味著,第十六集團軍在某個特定時間內,將不得不面對在兵力以及技術裝備上,都佔盡優勢的日軍。
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中,軍委會仔細對第十六集團軍提出的方略加以討論,而討論來討論去,儘管明知道邯彰會付出的代價,但是卻沒有任何人能夠捨棄這一計劃。
“哲勤的這個計劃是可行的”
在長時間的沉默之後,蔣介石站起身,最終拍板做出了決定。
“電告哲勤,中悳央將全力配合其實施這一計劃,另電告第一戰區各部隊,抗戰各部隊守土有責,望各部發揮國民革悳命軍之精神,衛我國土”
在會議結束之後,蔣介石並沒有離開會議室,而是留下了副參謀長白崇禧。儘管多年來白崇禧一直站在他的對立面,但是其卻是中國出類拔萃的名將,就像8月4日下午,白崇禧乘坐著國民政悳府的專機到達南京,蔣介石當晚為其設宴接風,蔣、白二人把手言歡,在表面上結束了近10年來的公開對抗。白崇禧入京,也引起了日本方面的關注,日本報紙宣稱:“戰神到了南京,中日戰爭終不可避免”,白崇禧的入京不僅堅定了蔣介石抗戰的決心,同樣作為副參謀長,亦協助其擬定了一系列的作戰計劃。
“健生”
在室內只剩下他們兩人時,蔣介石示意白崇禧坐下來,隨後說道。
“似乎,你對第十六集團軍能不能守住邯彰,持懷疑態度啊”
先前的討論中,白崇禧多次指出邯彰的兵力太過薄弱,而蔣介石卻像是未曾聽到似的,只是聽著何應欽等人的分析與討論,最終的決定依然是如平漢路作戰失敗,沿線部隊俱撤往山西。
“委員長,廣西民團編練了7年”
看著委員長,白崇禧如實的道出了他的擔心之處。
“可民國二十四年阻擊赤匪時,依然暴露很多問題,民團,絕不能與常備軍相提並論,雖說邯彰有常備民團,但其編成師,卻是去年綏遠抗戰之時,緊急編遣,雖說第十六集團軍長官大都是留美軍事高材生,但是……”
“指揮能力有所不足,尤其是兵團作戰經驗欠缺”
對此蔣介石豈會不瞭解,實際上就是中悳央軍,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尤其是黃埔系更是如此,而這也是他創辦陸軍大學的用意所在。
“表面上看起來,邯彰可投入近二十二萬軍隊,且又有十萬後備軍可作補充,但實際上,他們是二十二個手指頭,去打日軍的一個拳頭,委員長……”
盯著委員長,白崇禧的心裡難免為管明棠感覺可惜,他的赤子心換來的又是什麼?委員長為什麼無意往邯彰增援部隊?
“健生啊”
瞧著白崇禧,蔣介石心知他此時在想些什麼,實際上很多人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