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本國力過於弱小,在地面戰場上的傷亡與損失極為慘重。比如在奉天會戰中,日軍就傷亡近七萬人。打到九月底,日軍的傷亡人數已經超過二十萬。
繼續打下去,日本也難獲得更多的好處。
十月八日,日本向美國政府發出請求,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欣然答應了下來,親自出面進行和談斡旋。
雖然沙皇並沒立即答應停戰,但是俄國的情況也不太理想。
對沙皇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日本,而是在國內鬧事的反對派。丟掉滿洲,只是丟掉一塊殖民地而已。如果反對派點燃的“革命之火”擴散開來,那麼沙皇丟掉的將是皇位與整個俄羅斯帝國。
談判持續到一九零六年五月,在國內形勢嚴重惡化之後,沙皇被迫妥協。
最終,俄國以退出滿洲,把南薩哈林島、即南庫葉島,以及南千島群島割讓給日本,才算了結了這場戰爭。
日俄簽署停戰協議的時候,另外一場談判也在緊張的進行之中。
這就是英德之間的海軍軍備談判。
隨著“拿騷”級戰列艦(沒有特殊說明均包括“萊茵蘭”號與“波森”號)與“赫爾戈蘭”級戰列艦相繼建成與開建,以及俄國在遠東遭受慘敗,德意志第二帝國取代俄國,成為全球第二海軍強國已成不爭的事實。雖然英德還沒有徹底決裂,但是海軍軍備不受控制的擴充套件下去,英德遲早會翻臉。
在這個大背景下,馮承乾主動向德皇提出,應該及早與英國進行海軍軍備談判。
當然,談判不等於停止前進的步伐,而是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
德皇採納了馮承乾的建議,並且任命馮承乾為全權代表,前往倫敦與英國的海軍大臣進行面對面的談判。
一九零六年初,馮承乾第一次前往倫敦。
到五月底,英德海軍軍備談判已經進行了四輪,幾乎沒有什麼進展,雙方在約束海軍軍備的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
馮承乾沒有放棄,英國佬也沒有放棄。
雙方都知道,如果海軍軍備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戰爭肯定會在五年內爆發,而雙方都不希望看到這一幕。
問題是,就算堅持談下去,就會有結果嗎?
馮承乾不抱希望,英國佬也沒不抱希望。
老派強國與新興帝國之間的矛盾,根本不可能透過談判得到解決,也許談判只是戰爭前的熱身運動吧。
第五十三章 跑步前進
一九零六年十月三十一日,在經過了將近一年的艱苦談判之後,英德終於簽署了海軍軍備協議。
按照約定,在接下來的五年之內,德意志第二帝國將建造總噸位不超過二十萬噸的八艘主力艦,英國將建造總噸位不超過三十萬噸的十二艘主力艦,最終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艦隊規模將達到英國皇家海軍的百分之六十。
只是,這份協議有很多附加條款。
最重要的一項附加條款與法國有關,即法國海軍的艦隊總規模不得超過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百分之六十,不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將有權根據實際情況追加建造兩艘主力艦,英國皇家海軍則將獲得建造一艘主力艦的配額。
此外,還有針對義大利、俄國與奧匈帝國的附加條款。
這些附加條款,決定這份協議根本不具有實施價值。
僅僅幾個月之後,即一九零七年一月,法國就宣佈將建造四艘裝備了十二門三百零五毫米主炮的“科爾貝爾”級戰列艦。到一九零七年底,法國政府再次批准海軍設計與建造四艘新式戰列艦。因為協議不包括“拿騷”級之前的戰列艦,所以德意志第二帝國實際建成的戰列艦隻有五艘,把再建的算上也只有八艘。這樣一來,法國在一九零七年批准與計劃建造的戰列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