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之虜歲犯邊,不厭,為之奈何?”
大概意思是說,大武朝周邊那些沒有開化的蠻夷屢屢犯邊,燒殺搶掠,簡直弄得朝廷不厭其煩,計將安出?
出這樣的題目,很顯然,朝廷有問計於民的意思,策論本來就是考書生們為朝廷進言獻策的能力,這樣的題目自然是理所當然。
如何才能解決這個老是被人搶,打仗又打不贏的問題?
陳平的腦子幾乎是下意識的開始運轉了起來。
賠款賠糧,終非長久之計,此消彼長,用自己的血,去餵養敵人,自己越來越弱,敵人越來越強,即便再富裕的國家,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記憶下意識的回到了穿越之前那個時代的歷史課本之上,想當年諾大的一個清政府,遙遙屹立在世界之巔,到最後,還不都是因為各種敗仗,4。5億兩的賠款,讓這個曾經的東方巨人,變成了一個任人凌辱,百姓飽受摧殘的局面。
似乎,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憤慨情緒在裡面,壓平草紙,磨墨澆筆,陳平立刻開始落筆而寫:“韃虜之民,衣食之業不著於地,其勢易以擾亂邊境。何以明之?
韃虜食肉飲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歸居,如飛鳥走獸於廣野,美草甘水則止,草盡水竭則移。以是觀之,往來轉徙,時至時去,此韃虜之生業,而武朝之民所以離南畝也。今使韃虜數處轉牧行獵於塞下,或當康、夏,或當上郡、北地、隴西,以候備塞之卒,卒少則入。朝廷不救,則邊民絕望而有降敵之心…
救之,兵少則不足,兵多,遠縣而至,則韃虜又已去。聚而不罷,為費甚大;罷之,則韃虜復入…
……”
這一筆落下,完全是胸中的一股熱血在驅使,已經忘了府試之成敗,只為武朝之子民,既然生活在了這邊土地之上,陳平的內心當然希望能有一個太平強大的武朝。
結合考試之前他自己的思考,以及陳平作為家奴的時候,那種想迫切還良的心情,反反覆覆的推敲,他終於寫成了一篇洋洋灑灑兩千多字的戍邊屯田,養兵安民的策論。
其實說白了,中心思想很簡單,就是給一片土地,將那些生活難以為繼,入了賤籍的人恢復良籍,讓他們去邊境農耕守土,戰時為兵,農時為民…
當然,寫出這一篇策論,對陳平來說已經是很保守了,要是按照陳平自己內心的想法,一個人口比之三百多年增長了三倍有餘的王朝,其實更需要的是戰爭,需要掠奪,需要擴張,更需要的是消耗,將矛盾化解餘無形之中。
就像那個曾經的倭國,自身條件達到了飽和的時候,為了百姓的生存,為了轉移內部矛盾,其實武朝比噠虜更需要戰爭和搶奪。
當然了,這種太過激進的思想陳平沒敢寫出來。
監考官桌子上那根用來計時的香燃燼,掉落最後一粒香灰的時候,整個考場響起了震耳的鑼鼓聲。
放下毛筆,巡考計程車兵立刻開始要求大家停止作答,學子們活動著僵硬的身子走出自己的考舍。
這個時代,其實沒有提前交卷一說的,即便是你早答完了題目,交了試卷也不可以提前出去,而是要在特定的區域等到考試時間結束了才可以出去。
因此,這種規則之下,再提前交卷的,那完全就是腦子有毛病了。
等收完了試卷,糊名之後,貢院的大門才開始吱呀一身開啟了。
考生們魚貫而出,陳平也是跟著人流,從貢院裡出來,按照之前的計劃,等考完了試,也不用等成績出來了,直接就跟著華六一起去榮州府以東,五十里開外的羅關山和楊九他們會合。
屆時,直接去蜀州,再準備明年二月份的會試。
別以為明年二月份的會試,現在就去蜀州會很早,其實以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