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使用武力的意思。
【譯文】
大凡天下的事情,不能誇大與縮小,要考察它的前前後後,其真相就會自然表現出來。自然表現出來,那麼是非的真實情況就能判定。社會上稱說紂的力氣能絞鐵條成繩把鐵鉤拉直,又講武王伐紂,兵不血刃。以絞鐵條成繩把鐵鉤拉直的力量去抵擋敵人,那是孟賁、夏育同等的人;以兵不血刃的道德戰勝敵人,那是三皇、五帝一類的人。以絞鐵條成繩的力量,是不應該被制服的;以兵不血刃的道德,是不應該使用武力的。如今稱讚紂的力氣大,那麼武王的道德就被貶低了;稱譽武王的道德,那麼紂王的力氣就不大。紂王力大能把鐵條擰成繩與武王兵不血刃,這兩種說法不能同時成立;讚美紂王力大與讚美武王德高,這兩種說法不可能都對。兩種說法不能都對,那麼肯定有一個不對。
【原文】
25·8孔子曰:“紂之不善,不若是之甚也(1),是以君子惡居下流(2),天下之惡皆歸焉(3)。”孟子曰:“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耳(4)。以至仁伐不仁(5),如何其血之浮杵也(6)?”若孔子言,殆沮浮杵(7);若孟子之言,近不血刃。浮杵過其實,不血刃亦失其正。一聖一賢,共論一紂,輕重殊稱,多少異實。紂之惡不若王莽。紂殺比干,莽鴆平帝(8);紂以嗣立,莽盜漢位。殺主隆於誅臣(9),嗣立順於盜位,士眾所畔,宜甚於紂。漢誅王莽(10),兵頓昆陽(11),死者萬數,軍至漸臺(12),血流沒趾(13)。而獨謂周取天下,兵不血刃,非其實也。
【註釋】
(1)是:這,此。這裡指社會上流傳關於紂的壞話。
(2)下游:河流的下游。這裡指由於幹了壞事而處在眾人所指的低下地位。
(3)引文參見《論語·子張》。
(4)策:編成的竹簡。二、三策:指竹簡中的一小部份。
(5)至:極,最。
(6)引文參見《孟子·盡心下》”
(7)沮:根據文意,疑“且”字抄誤。本書多“殆且”連文,如《指瑞篇》“有”殆且有解編髮、削左衽、襲冠帶而蒙化焉。”《感類篇》有“然則雷雨之至也,殆且自天氣。成王畏懼,殆且感物類也。”可證。殆且:幾乎,差點。
(8)鴆(h8n鎮):毒酒。這裡是用毒酒殺人的意思。平帝:即漢平帝劉衎(k4n看)(公元前9~公元5年)。公元前1年~公元5年在位。王莽為篡權,元始五年(公元5年)冬臘日,上椒酒,置毒酒中,平帝飲後發病死。西漢王朝滅亡。事參見《漢書·翟方進傳·義》。
(9)隆:作“重”講。
(10)漢:這裡是指東漢光武帝劉秀的軍隊。
(11)頓:駐。這裡有進軍、交戰的意思。昆陽:古縣名。在今河南省葉縣。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劉秀殲滅王莽主力軍於此。
(12)漸(ji1n間)臺:臺高二十餘丈,在西漢都城長安城內建章宮北,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王莽兵敗,逃至此被殺。
(13)以上事參見《後漢書·光武紀》、《後漢書·劉玄傳》。
【譯文】
孔子說:“紂的壞,不像傳說的那樣嚴重,這是因為君子厭惡處幹下流地位的人,天下的壞事都會歸在他頭上。”孟子說:“我對於《武成》,只取二、三簡罷了。以最仁義的武王去討伐不仁義的紂王,怎麼會血流得把杵都漂起來呢?”照孔子的話,流血差不多會把杵漂起來;按孟子的話,“不血刃”就近似事實。說流血能把杵漂起來超過了事實,說“不血刃”也欠公證。一個聖人一個賢人,都在共同評論同一個紂王,而對紂王罪惡的輕重有不同的說法,對被殺人數多少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