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向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類需求不斷被無孔不入的企業運動從潛意識中發掘出來,形成一個又一個的消費新浪潮。
勞動組織企業化,不僅僅是個勞動組織形式範疇,更重要的是,勞動組織企業化引發了社會人際利益關係的深刻變革,人際利益關係由過去的線性執行急劇地向著非線性執行轉變。如上所述,勞動過程不僅僅是若干勞動動作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複雜的利益組合過程。這種利益關乎到直接參與勞動過程的勞動者,同時也關乎到勞動過程中的利益相關者。勞動成果的利益多元性,決定著企業管理行為不僅僅是管理一些純技術流程,而是一個多元化了的社會利益分配過程。因此,企業的功能已經不僅僅是組合勞動力,合理安排勞動活動,更重要的則是需要協調平衡多方利益。關於這一點,中國企業化運動的先驅者許多是始料不及的,驟然的成功與富有,讓他們過於迷信著個人和企業的能量,認識不到社會利益規則的存在,這必然是要遭受懲中槍落馬的。
勞動組織企業化趨勢表明,現代乃至今後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企業現象不僅僅是一個“生意”含義的經濟現象,多元利益的組合,不斷豐富著企業深刻的社會內涵,而且其社會性會越來越強,從社會發展意義上說,勞動組織企業化是人類社會政治*堅實的經濟和社會基礎。 。 想看書來
經營是企業不變的核心
第一章 企業政治概念的提出
四、企業的概念和特徵
經濟是人類生活的基本過程,勞動則是經濟的根本源泉。透過探討經濟本質與勞動本質,我們已經意識到,勞動是人類生活的主要內容。而企業在當今的社會中,充當的便是一個勞動組織者的角色。因此,企業應當是一個勞動組織。至此,企業的本質似是已經落籜成竹。其實不然,如果將企業本質的認識停留在勞動組織層面,必然地進入一個個悖論怪圈。
怪圈之一:如果認定企業是勞動組織,那麼行政機構、軍事機構、文化機構等社會管理機構就不是勞動組織;這些社會管理機構不是勞動組織,那麼,這些機構中的人也就不是勞動者。不勞動者不其食,不勞而獲便是剝削。那麼,社會管理機構成員都是剝削者。可是,從理論到實踐,我們卻無論在政治上或文化上,都沒法將這些機構的成員收入定位為剝削收入,哪怕是封建官吏的傣祿。不是剝削收入便是勞動收入,於是,問題交回到邏輯起點。
怪圈之二:如果認定社會管理成員是勞動收入,那麼社會管理成員的行為就是勞動;如果社會管理成員的行為是勞動,那麼社會管理機構也是勞動組織。所以,企業與社會管理機構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於是,問題又回到起點。
等等悖論,毋須庸述。長時間以來,我們就是生活在這些悖論當中。
社會實際表明,企業固然具有勞動組織的特性,但企業行為並不是一般的組織勞動那麼簡單。因為,企業一旦建立並執行,便向社會全方位伸展出利益觸腳,構建出此榮彼榮的利益網路;一個企業的倒掉,其利益影響範圍絕不僅僅限於企業老闆與員工,而是牽涉到這個企業方方面面的相關利益人。華爾街的雷曼,石家莊的三鹿,製造出一個個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觸目驚心!即使關掉中國一個省級政府未必能產生如此的社會經濟損失。
1、經營是企業不變的核心
前述推倒企業“經濟組織”和“勞動組織”的特性描述方式,這並不意味著企業並不是經濟組織,也並不意味著企業不是勞動組織,只是說“經濟組織”和“勞動組織”的理論描述方式不能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