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
靠著他爸的關係,沒有幾年先後得盧文弨、莫友芝、徐坊、吳昌綬、楊守敬、鄧邦述等藏書大家的宋元明精槧數百種。
袁克文生性豪放,見到宋元刻本,必設法購得。藏書多為清廷內府藏本,對收藏的宋巾箱本《周易》、《尚書》、《論語》、《孟子》等8種,尤為喜愛,闢“八經室”貯之。
並在1926年委託陶湘影印行世,購得盛昱家藏精品數十種,如南宋紹熙年間刻本《禮記正義》70卷,史家稱“海內第一孤本”,刊刻極為精美,每卷中都有季振宜的藏印,後來這些寶貝都不知所蹤。
“果然在這裡!這就是傳說中的《禮記正義》70卷!”
吳天緣終於找到寶箱,果真發現不知所蹤的孤品古籍,還有不少書法碑帖在箱子底部。
“這是王獻之的丙舍帖?還有王羲之的篆書臨碑!”
第151章 三希湊齊
吳天緣興奮的蹦起來,剛說要收集三王真跡,今天就在這裡發現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珍品!
三王,王羲之、王獻之、還有王洵!乾隆的三希堂就是因為收藏有他們的真跡而聞名。三希即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勵自己不懈追求,勤奮自勉。
三希堂,位於故宮博物館養心殿的西暖閣,原名溫室,後改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曆即乾隆帝的書房,也是其作為養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顯的標誌。
乾隆十一年,他在此收藏了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這三件古代墨寶,被乾隆帝所珍愛,特意貯存在此,不時把玩。
至乾隆十五年時,三希堂收藏了晉以後歷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墨跡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種,成為最重要的書法碑帖重地。
後來“三希”在近代經歷顛沛流離,1951年離宮之後四易其主的《中秋帖》和《伯遠帖》被國家收購後送還故宮,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至今,此時距離“二希”離開紫禁城已經整整過去了二十七年。
命運多舛的《快雪時晴帖》飄泊了大半個中國,最終卻流落到了千里之外的臺灣,目前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在臺北有三希堂的複製品。
“這次天緣有兩王的兩個真跡,只要再找到最後王洵的書法或是碑帖,就算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三希寶帖!”
這次真是撿到寶,兩件書法比最近所有加起來的都珍貴,二王真跡,舉世罕見!
“雖然我不能用異能鑑定真偽,但能讓袁克文如此重視估計真跡機率很大,回去找個權威鑑定一下。”
這次發現的最晚也是宋代孤品古籍,現在吳天緣只能聽見清代,透過吸收能量鑑定明代,離宋代還遠,只能找人鑑定。
吳天緣連夜趕回家,放好這次發現的寶貝,第二天還要去天津,因為還有溥侗這個滿清遺老要尋寶。
“這就是當時鼎鼎大名的紅豆館,現在成了一箇舊倉庫?”
吳天緣來到當年的天津紅豆館,愛新覺羅?溥侗,京劇票友,別號紅豆館主,民國四公子之一。自幼在上書房按部就班地讀經史,學作詩文,鑽研琴、棋、書、畫,收藏金石、碑帖,精於治印。
溥侗生於光緒二年,因排行老五,內外行尊稱其為“侗五爺”而不呼其名。從小酷愛崑曲與京劇,因是清室宗親家中富有,又兼常接觸一些當時的京昆著名藝人,再加本人悉心鑽研,刻苦練功,遍訪名師,終於達到了文武昆亂不擋,六場通透的化境。
“當年的公子哥不但出身名門,每個人還都有真才實學,各有所長,比現在的富二代們強太多了!”
吳天緣感嘆著,古時候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