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通常人們稱之為“打工者”或民工,其中當然也裹挾著無數王十月這樣的毛頭小夥子,有如大潮般向珠三角湧來。
這自覺自願滔滔不絕湧向珠三角的人流,都是像王十月一樣自己買車票、扛著行李捲和滿懷致富的熱望彙集而成的,與當年知青上山下鄉由黨委政府半動員半強制用火車汽車送到邊疆農村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照。
來自內陸省份的精壯青年突然遍佈珠三角,據說有近三千萬人。這意味著整整一個歐洲中等國家的總人口,或者是二戰交戰雙方的總兵力規模,在世人的不知不覺中進行著歷史性的遷徙流動;而且,逐漸遍及長江三角洲地區、京津唐和環渤海區,全國估計有兩億人捲入其中。
這是否是一個強烈的訊號,預示著中國的國運從此扭轉,由弱轉強?
答案是絕對肯定的。
中國的國力,正由這龐大的精壯勞動力人口的遷徙而得以用全新的方式凝聚、整合,正在等待時機,準備進行一次驚天動地震驚世人的噴發。
這是一次全新的驚天動地的世紀人口大遷徙,這是一個偉大的遷徙!
在中國邁向現代化程序中,由下而上的大量實踐而凝聚產生的智慧和決策,往往是最有效和最切實可行的。珠三角外向型經濟發展道路,珠三角的發展和繁榮,就是千萬鄉鎮企業家及外來打工者的血汗和智慧鋪就的。在與國際資本的博弈中,中國不能不融入世界,世界也不能沒有中國。幾千萬流動人口在廣東的貢獻,促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探索:將中國大量剩餘勞動力化作了出口資源,每年為國家換回數以千億計的美元,啟動了中國追趕現代化的發動機,讓珠三角成為世界工廠,儘量讓世界離不開中國。
還有一條是人們往往忽視的,就是在全球貿易額的既定數量內,珠三角搶佔了市場份額,相對抑制了中國的潛在對手,遏制了中國與周邊國家及現代化國家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商場如戰場,國與國之間搶奪全球市場的競爭,也是一場沒有硝煙、曠日持久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唯有中國逐步佔了上風。
在人類發展史中,也只有當今之中國才能演繹出一場不憑藉武力為後盾、不以霸佔市場為手段、不依附在某個超級大國的卵翼之下,不在對手製定的“國際慣例”和遊戲規則下無所作為俯首稱臣,而只憑自身勞動力巨大優勢積聚國力、靠大量廉價產品輸出國外尋求飛速發展的世紀奇蹟。
創造出這一世紀奇蹟,中國農民及其進城務工的子弟們功不可沒。
當然,這奇蹟中也融會著王十月們的汗水和心智。在亙古未見的大變革中,來自底層的智慧不僅會在創造物質財富上呈現,也必定會在精神層面上發出奪目光彩。在幾千萬人的勞動大軍中,必定會湧現出類拔萃之士和才華橫溢的智者。如同當年湧現出一個傑出的“知青作家”群體一樣,當下文壇中也閃現出一個個“農民工作家”矯健的身影。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序(3)
我較早關注到王十月的寫作。他的《出租屋裡的磨刀聲》展現了他攝取底層生活元素的能力;他的《湖鄉系列小說》顯現了他的文學悟性和描摹人間溫情的渴望。他的一篇小說曾令我怦然心動:一個農民工年紀大了,幹不動了,要回鄉去,臨走前他一一“探訪”自己親手建設起來但從未住過的樓盤和別墅群,並把它們喚作“大女兒”、“二女兒”、“三女兒”……然而他最終不能進入出力流汗最多的別墅群——他被保安當作可疑的小偷抓起來了!這一結局浸透著令人心酸的黑色幽默,雖然略顯淺露但閃爍出才智,比起一些著力表現底層生活不幸和苦難的小說,它自然棋高一著。
王十月敬仰汪曾祺,力影象汪老那樣在人間的辛酸中尋覓溫暖,語言也力求簡潔明快。回眸兒時的鄉村生活,他流淌出無限的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