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心生降意之人。陳季擴自然不肯投降,誓言要與國共存亡,還嚴厲地處罰了言降之人,搞得升龍城內的人心更是不穩。
陳季擴之所以不肯投降,一是因為他知道,即便是投降了,也不會有好下場,大華民國容不下他;二是因為他還有一個秘密武器可以倚仗,一國之主通常都與賭徒無異,在沒有拼光所有賭注之前,是不會主動言敗的。
而陳季擴最後的賭注,就是一支特殊的軍隊——象兵。象兵,就是以大象為衝鋒主力的部隊,這是南洋諸國的常備兵種,安南國自然也有象兵部隊。而且陳季擴本人有大野望,更是建立了一支由近千頭大象組成的象兵大軍。
不得不說,大象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生物,強健有力,看起來實在是威武。而且大象可以在丘陵河網地區隨意往來,比之戰馬確有優勢。如果再給大象披上戰甲裝上象鞍,這簡直就是一架“坦克”。
幾百上千頭這樣的龐然大物發起集團衝鋒,那地動山搖的場面,人一被踩到就直接變成肉泥,想想到讓人膽寒。然而,這種玩意兒只能嚇唬沒有多少實戰經驗的散兵遊勇,打了十幾年仗的北平軍是不會怕這種玩意兒的,徵南軍很快就會給陳季擴一個當頭棒喝:都什麼年代了,還玩大象?!
第436章 新概念戰爭(四)
徵南軍總司令是第三集團軍總司令李國保,同時,他也是西南軍區總司令,這一次帶兵入安南,是萬磊親自點的將,因為他在西南坐鎮數年,精通山地作戰,是出征安南的不二人選。
李國保作為第三集團軍總司令,是北平軍的第三位元老,地位僅次於周天壽與趙全節。他本來在湖廣四川一帶坐鎮,北平軍進軍雲貴川之時,他就被委任在西南軍區司令,轄區包括雲貴川和兩廣,手下領有十五萬兵力,絕對的封疆大史。
與周天壽與趙全節不同的時,李國保是萬磊後來一手提拔的,在軍中的個人威信遠不如舊部林立的周天壽與趙全節。不過,李國保也很識趣,一問心思當好司令帶好兵,並不拉幫結派,也不在政治上與人多作競爭。
不拉幫結派,這一點是萬磊最欣賞的,也是萬磊放心把在個大軍區交給他的原因。要知道,現在不只是在北平軍中,行政系統中也是幫派林立,萬磊多方協調,才維護了團結局面,萬磊也知道,如果自己退下來了,這種團結的局面將會被打破,為了不至於搞到四分五裂,就得扶起李國保這種不拉幫結派的中間派,有這種人撐住局面,各派在爭鬥的時候也不敢太過份。
也正是出於扶植中間派的本意,萬磊才親自點李國保的將,讓他到戰場上多立些戰功,多積一些威信,多掌握一些話語權,好形成一股制衡勢力。萬磊還私下向李國保許諾,以後他從前線退下來之後,總參謀長的位子留給他,北平軍官學院的院長也由他當。
其實,在北平軍中,各大軍區雖然有很大的自主權,不過還是要受中央軍委的直接領導的,各大軍區的司令同時也是軍委的副職。中央軍委中,委員長一般由大總統兼任,而中央軍委下設有三大部:參謀部,後勤保障部和軍政法務部。
軍委三大部中,參謀部居首,是直接貫徹執行軍委的命令、指示的機關,負責蒐集和提供情報,擬定和組織實施戰略戰役計劃和動員計劃,指揮並部署協調各軍種、軍區、戰區及各種武裝組織的作戰行動。
總而言之,參謀部就是軍事執行機關,參謀長的權力很大,與各大軍區司令平級,不過參謀長又是軍委委員長的“代言人”,往往可以對各大軍區司令釋出指令,各大軍區一般也不敢抗令不遵。
要知道,在軍隊國家化的大前提下,中央軍委的實權還是大大的,違抗軍委是不會有好下場的。那些元老就算要拉幫結派,也只是拉一些舊部軍官來壯大自己的聲勢,不敢私自呼叫軍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