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近一年來的兩岸關係發展,是陸游這句詩的最好詮釋。大家不僅要問,為何兩岸關係會突然“柳暗花明”?
一是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春秋大一統”的觀念在中國根深蒂固,“分久必合”,兩岸統一是人民的心聲,是中華復興的需要。即所謂的民族大義。
二是當前,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長期的政治隔絕,讓兩岸潛藏戰爭危險,兩岸若再發生戰爭,是對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最大損害,是“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只會讓外國受益,而且長期分離,嚴重阻礙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
三是國共兩黨已無根本利益分歧,且能在“振興中華,實現民族復興”上達成共識。如果兩黨能以一種有中國特色的方式合作,揚多黨之長,避多黨之短,將是民族和解的幸事。
四是*的威脅驟然加劇,不僅是臺海與亞太和平的最大威脅,而且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程序的最大威脅,歷史給矛國共消除的這一威脅的機會並不多,必須抓住機會,極力消除
*影響。
五是中國大陸整體國力的提升,及其與美國的建設性合作,日漸擴大的共同利益,已讓美國介入的意願、程度大大降低,其介入的有效性也會大打折扣。
六是在資本主義功利時代,對利益與物質的追求超過了對理念的堅持。這使得大陸經濟引誘策略切實可行,也使國共先經濟後政治的步伐切實可行。大陸毛時代就是一個例子,雖然硬氣,可是窮,改革開放雖然造成了很多問題,可是,也的確提升了生活水平。臺灣人也不會與錢過不去的,人本身就是功利性的,在利益面前,很少有始終堅持理念的,因此,*是可以化解的,只要把代表*的政治人物,與*群眾都分別搞定了,島內和解其實不難。自陳菊登陸後,民進黨轉向的可能只會越大。即便有幾個如辜寬銘那樣的死硬*份子,也撐不了多久。
但是,這“柳暗花明”是不是沒有波折了呢?絕不是!國共兩黨還要盤算,民進黨所代表的*勢力還要爭扎,美、日還不甘心。如果,共產黨給國民黨的誘因不夠大,國民黨也只會考慮在經濟上同大陸緊密合作以維持和鞏固其執政地位,而在政治上維持現狀或拖延統一。因為,國民黨始終會有“以大吞小”的擔心。什麼樣的政治誘因能讓國民黨成為和平統一的推動力量,而不是因畏懼而拖後腿呢?很多人都會說是*,如果全中國實現*制度讓國民黨能在制度範圍內參選,那麼,國民黨一定是非常樂意的。這一點,中看不中用,在中國可預見的時期內沒有可行性。正因為,對此點看得清楚,所以國民黨並不太急於談政治問題,而且有意識用“不統”、“不獨”、“不武”來拖延統一問題,雖說有島內民意的考量,但也有國民黨自身利益的考量。所以,如果,要國民黨推動統一,就必須對國民黨釋出更多的誘因。一個就是臺灣政治人物可以前往大陸任職。國民黨可以以黨團名義參加人大與政協政策制定。對轉型後的民進黨也應如此辦理。如此一來,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解決兩岸政治問題。
兩岸統一的關鍵,不完全是政治上的一中,經濟上的兩岸共同市場,最根本的是軍事上的統一。這才是兩岸統一的保障,軍權不統一,大陸依然達不到預期目的。因而,在和平協議中,一定要有軍事內容。在兩軍尚未合併之前,一方面要斬斷國軍與美日的軍事互助與情報共享,二是要加強與解放軍與國軍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