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一致,但是似乎在這個問題上意見卻是驚人的相同,那就是要求帝國將索利安部和旁遮部納入帝國管轄,尤其是旁遮部必須要首先納入議事日程。
蕭唐當然清楚這些人背後都有著在旁遮部地區有著特殊利益的勢力群體的支援,金礦礦主、寶石加工商、黃金飾品商,個個都是財大氣粗,印德安人、唐人皆有,更有勢力龐大的奴隸商人,帝國支援旁遮部地方政府採取嚴厲的高稅率政策讓奴隸商人們叫苦不跌,向帝國財政部投訴卻被以那是旁遮地方事務為由拒絕受理,甚至連帝國元老院和公民院也無權干涉,而事實上所有人都清楚旁遮地方事務早已完全掌控在帝國手中,理藩院的官員們甚至公開宣稱印德安諸部和西域以及緬郡一樣都是屬於帝國內部各族的事務。
第七十七節 民間力量(2)
將旁遮部和索利安部納入帝國的直接管轄在帝國政務院中也不是什麼私密,問題是什麼時候納入直接管轄才是最佳時機一直是爭論的焦點。當初帝國還在印德安地區進行戰爭,要求將旁遮部和索利安部變
直屬郡的呼聲就一度高漲,但是擔心海德拉巴人有過激反應的意見佔了上風,所以也就被擱置。
現在西印德安大部已經控制在帝國手中,南印德安經西澤一戰,估計歸入帝國控制也是遲早的事情,這種情況下將已經瓜熟蒂落的旁遮部和索利安部納入帝國直管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眾多階層和勢力早已在印德安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尤其是已經和帝國中央達成了妥協的帝國金融貴族們更是大規模向印德安地區進軍,這裡豐足的黃金產量是金融貴族們最為垂涎的,而積累數代乃至數十代的地方富裕階層也將成為銀行業的一個巨大客戶資源。工商界同樣大舉進入印德安地區的採礦、冶煉、加工、棉紡織等行業,利用印德安地區極其豐富廉價的勞動力大規模興建實業,已經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收益。
唐族先得利益者和印德安本地的既得利益者構成一個龐大的勢力群體,正是他們想方設法在帝都上下活動,遊說元老院和公民院的代表,慷慨解囊支援具有影響力的民間社團、鼓動社會名流和文人寫文談話製造輿論攻勢,頻頻向帝國政務院施壓,才會造成現在這種騎虎難下的情形。
其實蕭唐內心深處也是一直希望能夠早一點將旁遮部和索利安部納入帝國管轄,在他看來這兩地時機事實上已經成熟,兩地改郡列管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只會贏得帝國各方和本地勢力的支援,除了現在已經日趨沒落的海德拉巴人和所謂地印德安王國可能會發表一些不痛不癢的抗議。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並不會產生什麼實質性地影響。而將這兩地改郡列入中央直轄,這兩地日超繁榮的經濟不但可以為帝國內地工商業提供一個廣闊的市場。同時這兩地特殊地產業也可以為帝國財政提供很大一筆稅收來源,而且帝國亦可藉助這兩地經濟發展的良好表現給印德安其餘各部樹立一個光輝形象,為帝國下一步地向西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但是這一切都必須要獲得皇帝陛下的首肯,蕭唐早已經將建議將兩地改郡的公文秘密送往一直在姑蘇一帶度假避暑的皇帝陛下,論理皇帝陛下早就該覆函了,但是卻遲遲沒有迴音,第二封公文也已經送出三
天。按說也該到陛下手中了,皇帝陛下究竟在考慮什麼,蕭唐也無從知曉。
先前所慮及地問題現在都應該不存在了,羅卑人的馴服事實上也就切斷了印德安人的最後一絲幻想,包圍在帝國懷抱中,經濟日趨一體化。民族交流融合日益頻繁,西北郡已經隱隱成了印德安人除開印德安
地區的最大聚居地,印德安各族比例己經佔到了西遷人口比例的三成以上,而中南郡和緬郡同樣成為了印德安人移民的新熱點地區,唐族和印德安族通婚已經成為最為常見跨族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