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女人和毛驢不時打出的噴嚏聲,構成了四個聲部的交響樂章。
渾身冒汗的毛驢,可能自以為走了十萬八千里,其實只在一處打轉轉兒。長此以往,磨道被毛驢走出了一圈兒溝槽。我們那裡的鄉親們,很有豐富的想像力,他們生動地形容喜歡整人的大小隊幹部,說他們挑人的毛病,就像“在磨道里找驢蹄”一樣容易,找你的事兒就有事兒。這要是被宋朝的奸相秦檜知道了,肯定不至於用“莫須有”的罪名誣陷岳飛,用那麼不負責任的口氣,來搪塞世人了。
石磨就這麼天天呼嚕呼嚕地轉,磨面的娘兒們,不停地羅了又羅,把糧食子粒加工成麵粉,再變成食品。石磨終有磨鈍的時候,鍛磨的石匠就有了營生。他們揹著錘子和鏨(zàn)子,專門找有石磨的人家蹭活幹。揹著錘子和鏨子,是鍛磨匠的招牌,我們馬寨人過去經常說那些不懂裝懂的人,用的一句歇後語,“你不要背驢 下山——強充鍛磨哩”,就是從鍛磨匠的招牌這裡借來的。
常來馬寨的石匠崔大頭,是瓦房店人,手藝好,脾氣卻古怪,到了主兒家,招待得好,活就做得精細,鍛過的磨鋒利耐用。招待得不好,他就耍個小心眼兒,讓你摸門當窗戶。貴亭嬸不知道這傢伙有這個毛病,就讓崔大頭紮紮實實地耍弄過一回。
有一天,這個崔大頭正在鍛磨,聽見貴亭叔和貴亭嬸小聲嘀咕。貴亭嬸問:“中午叫崔石匠吃啥?”貴亭叔說:“咱不是還有糖糕嗎?”貴亭嬸說:“就那幾塊糖糕,他舅大老遠來了,還不夠吃。”貴亭叔說:“那就烙點餅子吧。”崔大頭聽了,心裡很不高興,做的活兒有意讓石磨的中間少打一點,周邊剔得多了一點。
下午試試新鍛過的磨時,這盤磨搖搖晃晃,側側歪歪。貴亭叔和貴亭嬸說:“崔師傅,這一次鍛得有點膛高吧?”崔大頭說:“不要緊,糖糕叫他舅吃吧。”貴亭叔兩口子鬧了個大紅臉,立刻知道得罪了這個石匠,連忙賠不是,承諾好好招待他,崔大頭才把磨重新鍛了一遍。事後,貴亭嬸一提起崔大頭,不說什麼原因,只罵他是個“缺德鬼”。
大石磨只有生產隊裡才有,一部分農戶還有一種小石磨,叫做“花磨”。有的地方叫“晃磨”,可能更形象一些。這種小“花磨”,口徑一般一尺左右,下扇固定,上扇邊上揳進去一個木耳朵,木耳朵上有一個圓孔。使用的時候,用一隻木柺子,木柺子的一頭###木耳朵內。一個人手持木拐的木柄,往懷裡時猛拉,向外送時猛推,一拉一送,靠慣性讓磨扇不停轉動。拐這種花磨,用的是巧勁兒,推拐的人,身子有節律地聳動,很好看。
小寶家就有一盤花磨,主要做兩種食品,一種叫“懶豆腐”。做“懶豆腐”時,先把黃豆浸泡成又大又白的溼豆,和清水一起放入花磨上扇的孔中,一個人添,一個人拐,配合默契,磨出豆漿來,與蘿蔔葉子或者其他菜葉子摻和在一起煮,加上食鹽就是一頓飯了。
吃這種飯,可以節約糧食,在那個年代,人們想出了許多粗糧細做、節約主食的好辦法,這就是其中的一種。還有一種只有我們那一帶才有的“粉漿麵條”。做這種“粉漿麵條”,也要用小花磨,是把浸泡好的豌豆,加上花椒葉子拐出來的。拐成的漿經過過濾、沉澱,下面澄出的是豌豆澱粉(又叫豌豆芡),上邊留下少量澱粉的漿水,放在鍋裡燒開再下麵條,就是所謂的“粉漿麵條”,與用其他方式做成的漿麵條,味道是不一樣的。這種湯麵條非常好喝,能夠吃兩碗飯的人,可以加倍地吃上幾碗。所以做“粉漿麵條”,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