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部落都會選擇投降中土,當然前提是,中土願意納降。
事實證明中土不但願意納降,還願意與奚族共享安州,這從辱紇王部身先士卒攻打奚王府就能看出來。如果辱紇王部沒有得到中土人的承諾,沒有從中土人那裡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利益,雙方沒有建立盟約,沒有建立基本信任,就不可能並肩作戰,中土人就不可能讓辱紇王部數千控弦衝鋒陷陣,而辱紇王部也不可能赴湯蹈火傾盡全力。
既然中土願意接受辱紇王部的投降,願意給辱紇王部所需要的利益,當然也會接受奚族其他部落的投降,也會給奚族其他部落所需要的利益,而這對奚族其他部落來說正是致命誘惑。
阿會正這個奚王有名無實,奚王府也不過是名義上的奚族最高統帥部,實質上奚族還是以阿會氏為首的五部聯盟,各部落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危難關頭各奔東西乃是必然。此刻奚王府即將失陷,阿會氏必遭重創,五部聯盟分崩離析不可避免,各部落為了確保自身利益,當然要早作打算。繼續對抗中土圖個什麼?繼續為阿會正賣命又能得到什麼?除了損兵折將亡族滅種,什麼也得不到,反之,儲存現有實力,與中土合作,不但可以保全既得利益,或許還能背靠大樹好乘涼,從中土那裡獲得難以估量的好處,畢竟中土收復安州後,如果接受和承認奚族,允許奚族繼續在安州生存發展,那對奚族來說就是驚天之喜,奚族不但可以擺脫在列強包圍中朝不保夕的惡劣環境,還能擺脫世世代代的貧窮和流離,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如何選擇一目瞭然,對抗不如投降,投降不如合作。現在奚王府還沒有失陷,整個城池也只有西城門失守,更重要的是中土主力大軍還沒有到來,這時候若除阿會氏以外的諸部落聯手拿下奚王府,然後拿奚王府與中土人合作,則必然能贏得中土人的好感,能換取自己所滿意的利益。
大家各謀其利,各懷心思,對阿會長盛的反攻決斷一致沉默,既反對,也不支援,消極怠戰,頓時就讓阿會長盛怒不可遏,但阿會長盛不敢發火,不敢咆哮,一顆心直線下沉,一股絕望情緒霎那間籠罩身心。
事實很明顯,辱紇王部的背叛、西城門的失陷,給了大家沉重一擊,粉碎了大家最後的希望,信心沒有了,士氣沒有了,鬥志更是無影無蹤,只剩下死亡恐懼和求生本能。如何求生?無非就是投降,獻城投降。奚族本來就是一個鬆散聯盟,大難臨頭各自飛,阿會長盛不敢奢望諸部落與阿會氏同生共死,但希望諸部落為了奚族存亡而捨生忘死,但目前看來他太理想化了,想法太幼稚,一廂情願了。
關鍵時刻,馮鴻說話了,“如果大家對反攻沒有信心,對堅守奚王府也沒有信心,那就撤,乘著中土主力大軍尚未趕到城下,火速撤離,撤往東南三會城,先與大王會合,然後再徐圖收復之計。”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阿會正就很果斷,預估到形勢惡劣,首先儲存實力,只要實力尚存,一切皆有可能。現在奚王府也處在同樣困境下,辱紇王部的背叛和西城門的失陷,已經讓固守待援變成不切實際的幻想,既然如此何必堅持?何必與敵爭奪一城一地之得失?奚族實力有限,有限實力卻用來與城池共存亡,玉石俱焚,這有意義有價值?
阿會長盛面對現實,不得不收攏起自己破碎的心,當即支援馮鴻的撤退之議。
然而這一合情合理符合大家利益的建議,再遭“冷遇”,會場上依舊一片死寂,大多數人依舊沉默以對。
這個建議是不錯,但時機不對,如果昨天馮鴻拿出這個建議,必定贏得一致支援,但此時此刻,這個建議比反攻堅守更糟糕,此刻撤離,無異於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