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者對中央集權持保守立場,這是他無法繼承皇統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齊王已經喪失了贏得皇統的希望,除非聖主和集權派徹底失敗,但他們失敗了,國祚也就搖搖欲墜,統一大業將在風雨飄零中迅速破碎。”
“統一大業破碎了,群雄逐鹿,齊王是否還有重整山河之可能?這顯然是奢望,原因無他,若想擊敗聖主和集權派,必須以軍事手段,楊玄感兵變失敗證明國內保守派尚沒有玉石俱焚之決心,於是他們必然要借刀殺人,借北虜之力給聖主和集權派以重創,以南北戰爭的失利在軍事上給聖主和集權派致命一擊,然後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但問題是,魚蚌相爭,漁翁得利,趁火打劫落井下石者又何止關隴那幫頑固保守、見利忘義之徒?”
“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國祚崩亡,人人都要稱霸天下,齊王又有什麼優勢獨佔鰲頭?事實上南北戰爭一旦以中土的失敗而結束,齊王的北上大計也就失敗了,齊王鎮戍北疆的使命也失敗了,聖主為避免齊王為禍,必定將其召回京師,而齊王心灰意冷之餘,亦失去爭霸之心,一撅不振。”
李到這裡低聲嘆息,“中土上下都很自信,對北虜不屑一顧,對南北戰爭勢在必得,但第一次東征為何以慘敗而結束?內部團結是贏得對外戰爭的基本條件。第二次東征功虧一簣無功而返,還是犯了同樣的錯誤,由此不難推測到,如果聖主和集權派不能吸取教訓,不能向保守派做出妥協和讓步,不能從根本上緩和改革和保守這個引發內禍的根本矛盾,那麼南北戰爭中,他們必然要犯同樣的錯誤,必然會重蹈覆轍,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
“某雖然一直在為打贏南北戰爭而努力,但某對未來的悲觀態度始終不變,且越來越悲觀,因為導致中土急劇衰落的根本矛盾日益尖銳且有失控之趨勢,所以在某的未來謀劃中,我們自身實力的發展始終放在第一位。只要我們有實力,即便環境再惡劣我們也能生存下去,而一旦時機來臨,我們就能順勢而起,逐鹿稱霸,因此齊王也好,南北戰爭也罷,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發展實力的工具和手段,我們只要善加利用,堅定必勝之信念,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就必定能達成未來之目標。”
甄寶車三人若有所悟。同樣的話李風雲的確說了很多次,但每一次因為環境不同、形勢不同、對未來的期待不同,導致他們每一次對同樣的話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從他們個人角度來說,不是他們選擇性遺忘,而是在不同“背景”下對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解讀,看上去是“遺忘”,實則就是“不懂”。
“東進出塞收復安州之策,短期來說是解決我們生存問題,長期來說則是為我們稱霸北疆打下基礎。”李風雲繼續說道,“但很多人,甚至是絕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短期利益,都是南北對峙和南北戰所帶來的利益,因為他們對這場戰爭抱著必勝信心,這其中既包括聖主和中樞,也包括我們聯盟的豪帥們,他們不敢也不願去假設失敗的後果,就像第一次東征,失敗之後所帶來的損失根本無法彌補,所以他們的對策都是建立在南北戰爭肯定打贏的基礎上。”
“我們發展壯大的機會就在這裡。我們的對策都是建立在南北戰爭可能失敗的基礎上,因此我們只要找到兩者之間的契合處,就必然能從中漁利。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人嘲笑我們短視無知,但等到真相大白了,就知道真正聰明的人是誰了。”
李風雲敞開心扉所說的這番“交心”的話,終於讓甄寶車、陳瑞和韓曜讀懂了收復安州之策的真正目的,讀懂了李風雲北上大計的真正目標,給他們留守飛狐**發展指明瞭一條正確的方向: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下、任何計策中,聯盟的核心目的只有一個,發展自身實力。
四人拱手而別。李風雲飛馬北上,甄寶車、陳瑞和韓曜揮手相送。未來某個時候,他們會再次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