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彈簧,首先其材料就必須能抗衝擊、擠壓、和磨損,這一點和其他的鋼鐵全然不同,比如說火銃和刀劍,最需要的是剛性,絕不能柔軟。
於是大家打上熟鐵的主意,因為熟鐵較軟,可惜很快大家就發現,沒有用。
最後大家沒法子,只好請教一號高爐。
現如今整個營地,有高爐十三座。其他十二座,專門從事生產,或者是試製,唯有這一號高爐最為特殊,一號高爐配備匠人三十餘人,其中為首的一個鐵匠年紀很輕,不過三旬上下,整個人瘦巴巴的,沉默寡言。此人叫趙勝,據說很受郝千戶賞識。有時郝千戶到營地來,會和他私下說一些話。
趙勝管理著三十多個匠人,每日在營地並不從事生產,而且他的權利不小,至少郝總管那兒。他隔三差五都擬定出一個清單,郝三就得乖乖的為他找齊清單中所需的東西。而一號高爐呢。每日索要的東西多也就罷了,而且要求也是稀奇古怪,偏偏每日產出來的盡都是廢料,許多匠人看到堆堆的廢鐵廢鋼自一號爐裡運出來,都忍不住搖頭。這樣的糟蹋法,一天下來。滿打滿算就是數十兩銀子的浪費。
趙勝的職責其實很簡單,就是反覆的試練鋼鐵,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新增各種各樣的礦石,加入不同程度的碳。總而言之,每天做的就是產生各種廢料。
所有生產出來的鋼鐵,比如今日新增了某礦石,該礦石形如什麼,什麼色澤,提煉之後能否化為液體,與鐵水摻雜一起,冷卻之後會形成什麼,剛性如何,柔性如何,這一些統統都要記錄在案。
趙勝頗有點像神農,只負責嘗百草,瞭解各種材料和礦石的性質,至於其他的事就與他無關了。
趙勝被請了來,只看了草圖,聽了那些匠人的總結,沉吟道:“抗壓和耐磨?這倒不容易,不過可以試試看。”
他回到自己的工坊,和幾個匠人商議了一下,最後拿出了一種金屬,給其他匠人試製。
一番試製之後,一個真正意義的彈簧終於橫空出世,眾人忙不迭的去實驗,果然這種金屬打製出來的彈簧竟是能滿足草圖中所需的要求。
對於彈簧,所有的匠人們都帶著好奇,很快大家就意識到,這種東西應用廣泛,許多地方都可以用上,不過眼下,大家的精力還是放在材料上,這趙勝倒也爽快,直接拿出了一個配方,道:“這種鋼鐵乃是一個月前用錫礦參雜鐵礦煉成的,幾經試練,調整了十幾次火候和所需的礦物配比才試煉出這些,郝千戶曾看過一次,命我再精煉一下,能煉出錳鋼來,想來這便是錳鋼了。這是配方,你們按著這個法子,注意好火候和礦石的配比,便能煉出錳鋼來。”
從前對一號高爐,大多數人都覺得是浪費物資,可是現如今,卻無人敢這樣認為了,大家連忙按著方子煉製,果然煉出同樣的金屬,根據這種金屬重新鑄模,一個個彈簧也就生產出來。
彈簧生產出來的訊息送到了京師,很快又有新的圖紙抵達,這種圖紙,相對匠人們來說就簡單得多了,理論上來說,這應當是個短銃,只有兩隻手掌這麼長,火銃的銃管很短,不過寸長而已。
許多匠人們有點疑惑,這樣的短銃倒不是制不出來,可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就算製出來,似乎也沒什麼用處,在他們的認知之中,火銃的銃管越長,射程就越大,精度也就越高,所以當時在改良火銃時,大家拼了命的增加火銃銃管的長度,便是這個道理。可現在,這寸長的銃管能有多少的射程和精度?
大家不理解,好在大家按著草圖行事即可,外部的結構很簡單,只是中間有個轉輪,工藝要求高一些,假若放在幾個月前,要製出這樣的空心轉輪只怕不易,可現在卻是大大不同,營地裡早就培養了十幾個技藝極為精湛的鑄模師傅,這些人不斷提高,雖然沒有達到出神入化,可是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