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否調整了攻擊策略?而要知道這個答案,先就要弄清楚,現在這支殺到烏骨城下的中土軍隊,是中土的主力大軍還是其先頭部隊,如果僅是中土人的先頭部隊,且人數有限,其主要目的不過是威懾對手,並不具備強渡鴨綠水直殺平壤的基本條件,那就不能證明中土人今年已經改變了攻擊策略,那麼姜以微也就沒必要迅把部署在鴨綠水西岸的主力軍隊調至東岸據險防守。
據城而守非常被動,而若想以此計達到牽制對手之目的,先就要對手步步為營,決心爭奪每一城每一地。中土人自大,以為自己的實力可以碾壓高句麗,所以前兩年渡過遼水之後就猛攻遼東城,結果久攻不克,既耗費了人力又耽誤了寶貴時間,連戰連敗。同樣的錯誤中土人可以犯一次,犯兩次,但犯三次的可能性就小了。
姜以微躊躇不決,他的手下將領們也是各執己見,激烈爭論。
大將軍府的長史仲室治堅持認為,從已知軍情來判斷,戰爭進入第三年後,中土人也是強弩之末,難以支撐了,而最明顯的一個標誌就是,到目前為止尚未接到中土御駕親征的訊息,也沒有接到中土增兵懷遠的訊息。
“中土皇帝沒有御駕親征可以理解,但東都在過去大半年時間內,始終沒有增兵懷遠,這足以說明中土內部出了問題,或許是窮兵黷武導致國力衰退,糧草輜重供應不上,或者有外敵寇邊,牽制和分散了中土兵力,總之目前中土在遼東戰場上並無太大優勢,攻堅十分困難,長途奔襲平壤更是困難,所以我們要冷靜,要自信,要有非凡勇氣據城堅守,不惜一切代價把中土軍隊拖在鴨綠水以西,給平壤豎起一道不可逾越之屏障。”
仲室治立場鮮明,站在平壤的立場上堅持既定策略,但他這番話當即遭到了統軍將領剋意宛的尖銳質疑。
“你有沒有確切訊息證實中土皇帝沒有御駕親征,東都亦沒有增兵懷遠,此次入侵我高句麗的中土軍隊只有十萬餘人?如果你沒有,你僅是憑藉一些並不確切的訊息推斷出上述結論,那麼我們就必須相信眼前事實。眼前事實是中土大軍已經殺到了烏骨城下,且兵力有數萬之眾,攻擊度非常快,攻擊**非常強烈,一旦他們的目標是平壤,圍城而不攻,迅渡過鴨綠水,搶在雨季來臨前抵達平壤城下,給自己贏得四到五個月的攻城時間,則平壤危矣,高句麗危矣,所以我們不能猶豫,必須當機立斷,主力果斷撤離烏骨城,於鴨綠水東岸重兵防守,憑藉鴨綠水這道天險阻擋中土人的入侵步伐。”
憑藉鴨綠水天險而守相對較為主動,即便失守還能且戰且退,迫不得已情況下還能退守平壤,與平壤共存亡,但據城而守,主力大軍就被困在城裡動彈不得,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敵人的主力軍隊大搖大擺殺向平壤,眼看著平壤飽受戰火荼毒而無能為力。
“戰鬥才剛剛開始,敵人才剛剛殺到烏骨城下,戰局尚不明朗,形勢尚不清晰,我們就驚慌失措,自亂陣腳,甚至倉皇后撤,不經平壤和大王同意就擅自撤過鴨綠水,這不但會嚴重打擊士氣和軍心,更破壞了平壤的既定策略,嚴重危害到了高句麗之存亡。”
仲室治無法正面回應剋意宛的質疑,情急之下,只好不分青紅皂白先給剋意宛扣上一大堆“帽子”,指責他畏懼怯戰,有臨陣脫逃之嫌。
剋意宛勃然大怒,但事關重大,爭吵於事無補,必須據理力爭,必須說服姜以微立即做出正確決策。
“雖然戰鬥才剛剛開始,但戰局實際上已明朗化,自欺欺人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更嚴重。”剋意宛怒視仲室治,語氣十分冷肅,“眼前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是,中土人在這三年的入侵中,雖然均在入夏後即展開攻擊,但兵臨鴨綠水的時間卻大不相同。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