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幾;而人才的過度匱乏直接限制了中央集權制的發展。到了魏晉時期;這一制度迅速被門閥士族政治所取代;而掌控了中土文化和財富的貴族們;並沒有因此把中土推向繁榮發展;反而給中土帶來了長達近四百年的戰亂和分裂。
先帝統一中土後義無反顧的推行中央集權制;而若要實現這一制度;首先就要重新分配中土的權力和財富;而要重新分配中土的權力和財富;首先就要遏制和打擊掌控了中土權力和財富的世家豪門。這實際上就是虎口奪食;難度非常大;但並不是沒有希望;因為中土的寒門階層絕對支援這一改革。寒門不是平民;而是貴族;只是等級很低;擁有很少的權力和財富;對霸佔著中土絕大部分權力和財富的世家豪門有著與生俱來的仇恨;所以自古至今;大凡改革者;無懼生死向既得利益集團“大開殺戒”者;基本上都是寒門出生的大智慧者。
今日中土隨著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展;隨著統治者對普及教育的重視;文化傳播手段已是越來越豐富;而在中土由分裂走向統一過程中;以軍功崛起的新興貴族也蓬勃發展;今日中土“寒門”的絕對數量已非常龐大。有了知識的寒門子弟;對現行國策中權力和財富分配的極度不公平充滿了強烈的改革意識;而這一階層;正是先帝和今上;還有追隨他們的改革派們;義無反顧地進行政治制度改革的基礎所在;他們不怕沒有人支援。而世家豪門迫於現實;迫於整個寒門階層對改革的迫切需求;也不得不進行妥協;不得不向寒門階層讓度一部分既得利益;不得不調整權利和財富的分配製度;以便最大程度地保全和維持門閥士族政治。
自先帝建國開始;崔弘度、崔弘升兄弟便為先帝所倚重;輔佐先帝制定和推行一系列有助於中土統一和發展的國策。先帝是溫和改革派;他若想實現自己的執政理念和政治目標;首先就需要贏得豪門世家的支援;所以先帝同樣需要崔氏兄弟在政治改革上為他衝鋒陷陣;以便起到一個表率和帶頭的作用。
然而;當改革進行到一定程度;必須要豪門世家讓度既得利益;承擔改革成本的時候;矛盾就激烈了;衝突就爆發了。先帝和改革派們在不遺餘力地打擊以崔氏為首的豪門世家的同時;自身也遭到了重創;震驚中土的太子楊勇廢黜一案便是雙方激烈衝突的結果。
先帝慘勝;與他執政理念一致的今上最終贏得了皇統;先帝以中央集權制為核心的改革大業也因此得以繼續。只是;九泉之下的先帝大概沒有想到;以今上為核心的新的改革派們加快了改革步伐;以“激進”代替了“溫和”;而由此導致的矛盾和衝突也遠遠超過了先帝執政後期;新生的龐大帝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皇帝實際上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政治集團。豪門世家也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同樣是政治集團。皇帝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延續國祚;長治久安;肯定要集權;唯有集權才有穩定。而豪門世家為了維持自己的權力和財富;肯定要分享皇帝的權柄。“王與馬;共天下”;便是門閥士族政治的巔峰之態;但分權的同時;也埋下了分裂和戰亂的禍根。這有歷史為證;無須贅述;皇帝也罷;豪門世家也罷;心知肚明;所以一個強烈要集權;另一個卻堅決反對集權
對皇帝來說;你威脅到了我的生存;我當然要出手對付你;而對豪門世家來說;王朝更迭是常態;我既然能扶你上臺;便能把你從臺上轟下去。現在的狀態是;皇帝以改革為武器;以戰爭為手段;以軍隊為後盾;向豪門世家發起了凌厲攻擊;而豪門世家處於劣勢;只能被動防守;但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面對皇帝和改革派的步步緊逼;豪門世家不得不反擊了。
崔家的十二娘子在信中反覆提到了白髮異士;其言辭中更是做出了加大支援力度的暗示。
崔德本最早不相信白髮異士的預測;純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