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上無法與斯大林同志媲美,加上日後中蘇合作、雄霸歐亞大陸的遠望,他禁不住在斯大林同志最困難的時候伸出了援手,希望能獲得他的友誼。
此時的斯大林同志正身處困境,如果他的任務不能圓滿完成,那麼勢必會影響他在黨內的前途——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在交通幾乎癱瘓、燃料煤炭極為緊張的情況下準備了兩輛專列,以求他們能挽救瀕臨滅亡的蘇維埃。一輛由托洛斯基乘坐。他將駛向東面的喀山,率領紅軍以抵擋捷克軍團和白匪軍往西進攻莫斯科,保衛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另外一輛專列裡坐的就是斯大林同志,他將前往南方的北高加索、頓河流域,以求將那裡的糧食源源不斷運往北方。
糧食和戰爭一樣,同樣關係到蘇維埃政權的生死存亡。缺少糧食,城市的工人將再一次暴動,並且更可怕的是。如果收集不到足夠糧食——按照《佈列斯特和約》附件的要求,除賠款外。從1918年11月15日至1920年3月31日,俄國政府必須向德國提供價值十億馬克的商品和糧食。
歷史上等到1918年11月15交付商品和糧食時,德國已經提前四天戰敗了。此時,之前只敢在托洛斯基收復喀山時喊‘世界工人革命萬歲’、其他時候卻只強調要等到‘國際革命無產階級援助到來’的列寧,才算大大的鬆了口氣,再次興致勃勃的提起‘世界革命’。歷史已經改變。德國絕對不可能在11月15日之前戰敗,蘇維埃政府最少要按照合約支付一年的商品和物資,不然,德國將再次開戰。
列寧同志和他的戰友們懼怕德軍再次進攻,因為這將扼殺新生的無產階級政權。在他被刺前的耶穌歷七月。因為不同意布林什維克農村政策(特別是糧食政策)和反對《佈列斯特合約》,企圖重新挑起戰爭的社會革命黨左派刺殺了德國駐俄國大使米爾巴赫,托洛斯基當即以軍事人民委員會的名義簽發了一道命令,並在第二天怪異的登載在《訊息報》上,試圖以此澄清布林什維克的立場;列寧則和斯維爾德洛夫以及齊切林一起,立即趕往德國大使館登門道歉——作為國家元首來說,這完全是破例的行動。
德國大使被企圖挑起戰爭的陰謀左派黨派刺殺,布林什維克就緊張如斯,那要是今年冬天無法獲得足夠的商品和糧食交付給德國,讓德國百姓再一次經歷死人無數的蔓青之冬,哪列寧同志又該如果賠禮?
烏克蘭地區、伏爾加河沿岸已無糧可徵,帶著四百名紅色戰士(其中包括一百名拉托維亞神槍手)和一個仰慕革命英雄的十七歲小蘿莉急急南下的斯大林同志完全明白糧食對蘇維埃政權維繫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只是,頓河方向同樣無糧可徵,那裡不光有白軍,還有德國人支援的頓河軍政府首領克拉斯諾夫,他使斯大林止步於察裡津(今伏爾加格勒);這是西面,而南面,按照《佈列斯特合約》,俄國需要撤出阿爾達罕、卡爾斯、巴統等地,因為這些地方已割讓給了奧斯曼土耳其,幾個月前英軍雖然佔領了巴庫,可很快就被土耳其軍隊趕走,這同樣意味著斯大林無法前往北高加索。
只在察裡津根本沒有辦法徵集到糧食,同時斯大林徵糧時並無軍權在手——紅軍之父托洛斯基牢牢的把控著軍權,北高加索軍區是按照托洛斯基的建軍原則組建起來的,軍區骨幹也是托洛斯基一手任命,司令員則是前沙皇時期的中將斯涅薩列夫。
斯涅薩列夫中將和斯大林最大的不同。就是這個肩膀上依舊保留著沙皇時期金色肩章、並毫不介意士兵們對此不滿的資產階級分子,居然無比反動的宣稱絕不把軍隊的槍口對準俄國人;而斯大林同志則認為,凡是不上交糧食、反對自己命令的人都是反革命、都應該槍斃,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