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我先吟誦一遍,之後二位夫人自讀一遍,不懂之處我來答疑解惑。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首詩以雎鳩鳥的叫聲起興,描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賢淑的女子的愛慕和追求。他心中時刻想念著她,夜不能寐,同時也想象著與她交往的情景,如彈琴鼓瑟、敲鐘擊鼓等。詩歌生動地表現了男子對愛情的執著和真誠,也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追求。 《關雎》採用了疊章疊句的手法,使得詩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和音樂性。它的語言簡潔明快,情感真摯,意境優美,是篇經典之作。
對於《關雎》一篇的主旨,學界大體上有如下四種看法:
1. 后妃之德:有人認為《關雎》是歌頌后妃之德的作品,詩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說后妃具有美好的品德,君子應該追求這樣的女子。
2. 禮義教化:有學者強調《關雎》所體現的禮義教化作用。詩中描述的男女之情,是符合禮儀規範的,透過這種情感的表達,可以引導人們遵循道德準則。 3. 文王之化:一些學者將《關雎》與周文王聯絡起來,認為詩中所描繪的美好情境是文王教化的結果,體現了文王治下社會的和諧與秩序。
4. 風化之本:還有學者認為《關雎》是風化之本,即風俗教化的根本。透過欣賞和理解《關雎》,人們可以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
《關雎》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我華夏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對後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說到此處時,荀息下意識地抬起頭來,目光緩緩掃過眼前的兩位妃子。他敏銳地察覺到,儘管這二人看上去似乎正在全神貫注地聆聽,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她們的眼神雖然落在自己身上,可心思顯然早已飛到九霄雲外去了;至於嘴巴,則只是機械性地張合著,並無太多真情實感流露其中。很明顯,對於荀息正在講述的知識,這兩個女人並沒抱有多大興致,之所以還表現出一副專心致志的模樣,恐怕也僅僅是礙於情面、不好意思直接表露出來而已。
眼見得這般情形,荀息不禁微微皺起眉頭,心中暗自感到有些不快起來。要知道,他平日裡向人傳授知識或講解事理之時,最看重的便是聽眾是否能夠全身心投入進去,如果對方心不在焉或者敷衍了事,那無異於是對他本人極大的不尊重。更何況今日這二位還是身份尊貴的獻公寵妃呢?荀息越想便越是覺得氣悶不已……